古意(其四)

堪笑浮云高,凌虚翳日星。

宁作兰蕙幽,草中自芳馨。

自足乃天分,未需尔虚灵。

掩翳之所恶,胡为久亭亭。

古为旷达士,浪迹多晦暝。

山林惜长往,藏用亦藏形。

愚谷不可及,窅然还自宁。

嗟余亦羡此,岑寂养颓龄。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以“浮云”为喻,表达了对虚伪与浮华的讽刺,以及对真我与自然的向往。诗人通过“堪笑浮云高,凌虚翳日星”,描绘了浮云遮蔽日月的景象,暗讽了社会上那些追求虚名、忽视真实价值的现象。接着,“宁作兰蕙幽,草中自芳馨”则表达了宁愿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真实,不随波逐流,即使在平凡中也能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自足乃天分,未需尔虚灵”强调了自我满足与真实的内在价值,反对过度追求外在的虚幻灵性。诗人进一步指出,那些试图掩盖真相的行为,最终只会让自己显得多余和不合时宜。“掩翳之所恶,胡为久亭亭”表达了对虚伪行为的反感,以及对长久维持这种状态的不解。

后半部分转向对古代旷达之士的赞美,他们虽然生活多有晦暗,却能坚守本心,不被外界所扰。“山林惜长往,藏用亦藏形”描述了这些人士远离尘嚣,深居简出的生活方式,同时强调了隐藏才能与形迹的重要性,以避免不必要的纷扰。

“愚谷不可及,窅然还自宁”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嗟余亦羡此,岑寂养颓龄”则是诗人对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生活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与宁静中度过余生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浮华与真实的对比,以及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我与自然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收录诗词(85)

释契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意(其五)

穷品偶真叟,授我一卷书。

深林值幽人,遗我斧与锄。

斧锄亦奚为,教养材与蔬。

荒秽必须剪,使之蔼自如。

授书欲胡为,教尔心与躯。

学必先正己,自治乃及馀。

此意有嘉训,佩之未始除。

如何悠悠人,自谬欲是渠。

相习成薄俗,鲜德怀籧篨。

吾裁此俚语,凭君为传诸。

形式: 古风

游龙山访道士李仙师

日出野旷明,肃然访道生。

杳渺湖外去,散诞云边行。

秋高天宇净,脱叶飞纵横。

乘风度林岭,转觉衣屦轻。

时闻缥缈间,微飙传鹤声。

知与仙家近,逸思泠然清。

须臾转幽谷,紫府芝田平。

仙童走脚报,松子来门迎。

接袂语且笑,所欢非欲情。

丹脸人未老,道貌天已成。

开筵罗玉粒,盘餐馐紫英。

绸缪似交旧,洒落怀抱倾。

薄暮忍云去,徘徊倚山楹。

欲有重寻约,还忧变高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感遇九首(其一)

海水晦夜清,秋色涵蓬壶。

有叟双龙公,铁网罗珊瑚。

风云浩容与,怅恨何所图。

欲问天上人,可换明月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感遇九首(其二)

仙人白玉京,去去何缥缈。

琼楼二十层,玲珑汍云表。

银湟月为波,万顷即池沼。

秋来宫殿光,逗落人间晓。

空际时澄明,烟暇眇青鸟。

可见不可到,所思空杳杳。

形式: 古风 押[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