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山招冰僧

买得一片田,济源花洞前。

千里石壁坼,一条流泌泉。

青松盘樛枝,森森上插青冥天。

枝上有□猿,宿处近鹤巢。

清唳孤吟声相交,月轮下射空洞响,丝篁成韵风萧萧。

我心尘外心,爱此尘外物。

欲结尘外交,苦无尘外骨。

泌泉有冰公,心静见真佛。

可结尘外交,占此松与月。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济源的花洞前我买下一片田地。
千里迢迢的石壁裂开,流淌出清澈的泌泉。
青松树盘曲的树枝向上延伸,直入青天。
树上有猿猴栖息,它们的住所靠近白鹤的巢穴。
清脆的猿啼和鹤鸣相互交织,月光下回荡着空灵的声音,风中的竹叶发出和谐的韵律。
我的心超脱世俗,热爱这些超凡的事物。
渴望结交超凡的朋友,却苦于自己没有超凡的气质。
泌泉旁有位心静如水的冰公,他能见到事物的本质。
可以与他结交超凡的友谊,共享这松树与月亮的宁静。

注释

买得:购买到。
济源:地名,古时的一个地方。
花洞:可能是风景名胜,具体指一个有花的洞穴或山洞。
坼:裂开,破裂。
流泌泉:流动的泌泉,泌泉是泉水的名字。
盘樛枝:盘旋弯曲的树枝。
青冥天:天空,形容天空的高远和青蓝。
□猿:原文此处可能缺失一字,表示猿猴。
宿处:住宿的地方。
清唳:形容鹤或鸟的清脆叫声。
丝篁:竹子,这里指竹林。
尘外:超凡脱俗,不染尘世。
冰公:可能是指一位心如止水、清心寡欲的人。
真佛:佛教中指悟透真理的佛,也可能指内心的平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诗人买得一片田地,位于济源花洞前。千里之外的石壁上有裂缝,流淌出清泉。这幅景象中,青松树枝盘旋曲折,直插云霄。枝头栖息着猿猴,与鹤巢相近,显得格外宁静。

诗人通过自然之声——清脆的鸟鸣与月光下洞穴中的回响,以及风穿过松林发出的萧萧之音,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中提到“爱此尘外物”,显示出诗人对这片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然而,在这宁静与美好背后,诗人感受到一种孤寂,他渴望在这尘世之外找到可以交心的人,但又感到这种愿望难以实现,因为“苦无尘外骨”。这里的“尘外骨”可理解为能够理解和共鸣他超凡脱俗情怀的人。

但随后,诗人提到“泌泉有冰公”,意指在这清澈泉水旁,有一位修行者,或许是佛教僧侣,他们的心灵如同泉水般清澈,能够静心观察到真实的世界。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似乎找到了解决孤寂之感的途径。

最后,诗人表达了愿景,他希望能在这尘世之外,与大自然——松树和月亮——建立某种精神上的联系,从而超越尘世间的情感隔阂。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心灵自由与和谐的一种追求。

收录诗词(106)

卢仝(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 生卒年:约795-835

相关古诗词

思君吟寄□□生

我思君兮河之壖,我为河中之泉,君为河中之青天。

天青青,泉泠泠。

泉含青天天隔泉,我思君兮心亦然。

心亦然,此心复在天之侧。

我心为风兮淅淅,君身为云兮羃羃。

此风引此云兮云不来,此风此云兮何悠哉,与我身心双裴回。

形式: 古风

秋梦行

客行一夜秋风起,客梦南游渡湘水。

湘水泠泠彻底清,二妃怨处无限情。

娥皇不语启娇靥,女英目成转心惬。

长眉入鬓何连娟,肌肤白玉秀且鲜。

裴回共咏东方日,沈吟再理南风弦。

声断续,思绵绵,中含幽意两不宣。

殷勤纤手惊破梦,中宵寂寞心悽然。

心悽然,肠亦绝。

寐不寐兮玉枕寒,夜深夜兮霜似雪。

镜中不见双翠眉,台前空挂纤纤月。

纤纤月,盈复缺,娟娟似眉意难诀。

愿此眉兮如此月,千里万里光不灭。

形式: 古风

送王储詹事西游献兵书

美酒拨醅酌,杨花飞尽时。

落日长安道,方寸无人知。

箧中制胜术,气雄屈指算。

半醉千殷勤,仰天一长叹。

玉匣百鍊剑,龟文又龙吼。

抽赠王将军,勿使虚白首。

形式: 古风

送好约法师归江南

杯度度一身,法度度万民。

为报江南三二日,这回应见雪中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