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杜少陵归成都韵(其二)

锦江流水接花溪,翠竹红蕖远近迷。

家世总忘天尺五,生涯还忆瀼东西。

乘舆迢遰看鸡舌,髀骨消磨厌马蹄。

明日报书通幕府,应劳小队踏春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归乡图景,诗人以杜甫的风格,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向往。首句“锦江流水接花溪”,以锦江的流水与花溪相连,营造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

接着,“翠竹红蕖远近迷”一句,通过“翠竹”与“红蕖”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色彩的丰富,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翠竹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红蕖则可能代表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既宁静又充满活力的意境。

“家世总忘天尺五,生涯还忆瀼东西。”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即使身处高官显位(“天尺五”可能暗指距离天庭不远,象征高位),但内心深处仍难以忘怀家乡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对瀼西东的回忆,可能指的是家乡的具体地点或特定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乘舆迢遰看鸡舌,髀骨消磨厌马蹄。”这两句运用了典故,通过“乘舆”、“鸡舌”、“髀骨”、“马蹄”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从官场归来,经历了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与厌倦,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最后,“明日报书通幕府,应劳小队踏春泥。”预示着诗人即将回到幕府工作,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再次踏入官场的些许无奈与感慨。尽管需要面对繁重的工作,但诗人的内心依然渴望与自然亲近,希望在忙碌之余,能有机会踏足春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归乡之作。

收录诗词(42)

秦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杜少陵归成都韵(其三)

花作围屏石作栏,满天秋籁挟惊湍。

日高树底摊书帙,风静沙头把钓竿。

阅世尚留双眼白,报君常抱一心丹。

江山信美犹吾土,狂客休歌蜀道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人还京

青枫江上叶萧萧,汴水淮云去路遥。

宫烛渐低乡梦断,家山将近客愁消。

霜寒铁瓮秋闻柝,月落扬州夜听潮。

厚禄故人如我问,白头甘作惠山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和舜明自寿之作

胸次原无一物馀,图书左右未尝疏。

山中高兴新兰佩,海内清风旧草庐。

隐操不违唐处士,故家犹说宋尚书。

他年更祝期颐寿,未许文王载后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己酉端午后二日病足书情

长夏无端病在趺,天公有意困狂奴。

流离自分填沟壑,踯躅何堪走道途。

秋水鲈鱼思笠泽,琼花杨柳醉江都。

少年乐事真如梦,坐对葵榴泪眼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