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秦旭所作的《己酉端午后二日病足书情》。诗中描绘了诗人因病足而产生的复杂情感与生活境遇。
首联“长夏无端病在趺,天公有意困狂奴”,开篇即以夏日之长与病痛之苦相映衬,表达了诗人对病痛的无奈与不满。这里的“趺”指脚踝,诗人似乎在抱怨病痛的突然降临,仿佛是上天有意为难他这个“狂奴”。
颔联“流离自分填沟壑,踯躅何堪走道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困境感。诗人自认命运多舛,即使身处困境,也只得默默承受,无法逃脱。“流离”形容漂泊不定,“自分”意为自己认定,“沟壑”比喻深谷,这里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险恶。诗人用“踯躅”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在困境中挣扎前行的状态,但“何堪”二字又透露出内心的无力与痛苦。
颈联“秋水鲈鱼思笠泽,琼花杨柳醉江都”,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借对江南美景的怀念,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忆。其中,“秋水鲈鱼”和“琼花杨柳”都是江南特有的景致,而“笠泽”和“江都”则是江南地区的地名,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寄托了对过去快乐时光的怀念。
尾联“少年乐事真如梦,坐对葵榴泪眼枯”,收束全诗,诗人感慨少年时的欢乐如同梦境一般遥远,如今只能面对现实的残酷。在这里,“葵榴”可能是指葵花与石榴,它们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易逝。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深深哀叹,以及面对病痛与生活困境时的绝望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痛与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