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其五)五用韵戏呈

兰皋彻夜树旄干。战渴望梅酸。

想有歌姬半臂,更深自可鏖寒。

敲门寄曲,惊回蝶梦,旋篝灯看。

坛下已收降将,火牛不用田单。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翻译

在兰皋整夜树立起旗帜杆,战斗中思念梅花的酸涩滋味。
想象着有歌姬露出半截手臂,深夜也能抵挡严寒。
敲门献上歌曲,打断了蝴蝶的梦境,立刻围炉观灯赏读。
战事已定,投降的将领已被收纳,不再需要像田单那样使用火牛战术。

注释

兰皋:地名,可能指长满兰草的高地。
旄干:旗帜杆,古代用于指挥军队的标志。
战渴望梅:比喻战士在艰苦战斗中对和平与温暖的向往。
歌姬:古代宫廷或酒肆中的歌唱女子。
鏖寒:奋力抵抗寒冷。
篝灯:古代用笼子罩住的灯火,照明之物。
降将:已经投降的敌方将领。
火牛:田单用以破敌的战术,点燃牛群冲向敌军。
田单:战国时期齐国将领,以智胜闻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寂静的画面,兰皋之下,树木在月光下显得干枯而肃穆。战士渴望梅花的清香,但梅花却因寒冷而散发出酸味。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想有歌姬半臂,更深自可鏖寒"一句,诗人幻想着有一位歌姬在夜晚为他演奏,但这只是幻想中的温暖,在现实中却更加凛冽。"敲门寄曲,惊回蝶梦"表达了诗人通过敲击门扉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而这种行为却打断了别人的美好梦境。

最后两句"旋篝灯看。坛下已收降将,火牛不用田单"描绘了一幅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战鼓已经被收起,不再需要火牛来耕种土地,战争的喧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夜晚的宁静与灯光下的安详。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物的描写,以及对战争与和平交替的情境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切感悟和对外部世界变迁的敏锐洞察。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朝中措(其二)再用韵

可人想见倚庭干。嚼句有甘酸。

休问沈腰潘鬓,何妨岛瘦郊寒。

时光转眼,兔葵燕麦,又是看看。

谁念衰翁衰处,春衫晚际尤单。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疏影

千门委玉。是个人富贵,才隔今宿。

冒栋摧檐,都未商量,呼童且伴庭竹。

千蹊万径行踪灭,渺不认、溪南溪北。

问白鸥,此际谁来,短艇钓鱼翁独。

偏爱山茶雪里,放红艳数朵,衣素裳绿。

兽炭金炉,羔酒金钟,正好笙歌华屋。

敲冰煮茗风流衬,念不到、有人洄曲。

但老农、欢笑相呼,麦被喜添全幅。

形式: 词牌: 疏影

疏影

嗤琼笑玉。向画堂可肯,风露边宿。

耐冻禁寒,便瘦宜枯,前生莫是孤竹。

从来不上春工谱,梦不到、沈香亭北。

算只消、澹影疏香,伴个幽栖人独。

莫待痴蜂騃蝶,倩青女捺住,多少红绿。

落雁寒芦,翠鸟冰枝,近傍三间茅屋。

□□□□□□□,□□□、□□□□。

想这般,夷旷襟怀,渺视乾员坤幅。

形式: 词牌: 疏影

疏影

佳人步玉。待月来弄影,天挂参宿。

冷透屏帏,清入肌肤,风敲又听檐竹。

前村不管深雪闭,犹自绕、枝南枝北。

算平生、此段幽奇,占压百花曾独。

闲想罗浮旧恨,有人正醉里,姝翠蛾绿。

梦断魂惊,几许清凉,却是千林梅屋。

鸡声野渡溪桥滑,又角引、戍楼悲曲。

怎得知、清足亭边,自在杖藜巾幅。

形式: 词牌: 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