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介之学士通判定州(其一)

紫垣之东藩,群宇合四翼。

天家积图史,编简何万亿。

介之才艺选,此地典文墨。

纵横四部内,骋骤千古力。

久为光禄校,颇倦承明直。

尝言石渠树,五见弄春色。

前自启君相,得请均外职。

翩然驾别乘,去矣大河北。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紫禁城东边的屏障,众多宫殿如双翼相连。
皇家积累了无数的图籍史书,卷帙浩繁难以计数。
才华出众的人被选拔,这里汇聚了丰富的文献墨宝。
在四部经籍的广阔领域,展现出跨越千年的力量。
长久担任光禄勋校官,渐渐感到在承明殿值班的疲惫。
他曾说石渠阁的树木,已见证过五次春天的景色。
他曾向君王请求,希望能调任到朝廷之外的职务。
他轻盈地乘坐马车离开,向着华北大地的方向远去。

注释

紫垣:紫禁城。
东藩:东方的屏障,比喻京城的重要地位。
群宇:众多宫殿。
四翼:形容宫殿众多,分布如同翅膀。
天家:皇家。
图史:图书和历史资料。
介之才艺选:指有才能的人被选中。
典文墨:掌管文献和书法艺术。
四部:古代图书分类,指经、史、子、集四类。
光禄校:官职名,负责校对书籍。
承明直:在承明殿值班,古代官吏值夜班。
石渠树:石渠阁的树木,代指时间的流逝。
启君相:向君王进言。
外职:朝廷以外的职位。
别乘:古代官员出行的副车。
大河北:泛指华北地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崇高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历史积淀。"紫垣之东藩,群宇合四翼"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建筑宏伟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天家积图史,编简何万亿"则表达了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敬畏之情,"编简"暗示着诗人对于浩如烟海的典籍有所选择和提炼。

接下来的"介之才艺选,此地典文墨"显示了周围环境对于文学艺术的高度重视,"纵横四部内,骋骥千古力"则赞颂了一种超越时空、影响深远的文化力量。诗人自豪地说自己长期担任光禄寺的校书工作,但也感到有些疲惫,因为承载着明直(即正确的历史记载)的重任。

接着,"尝言石渠树,五见弄春色"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艺术的追求。最后两句"前自启君相,得请均外职。翩然驾别乘,去矣大河北"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仕途经历和远行的情景,"翩然"一词特别传递出一种优雅脱俗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建筑、历史、文化、艺术和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送范尧夫

遝遝走闾巷,都人起中宵。

相拥候府门,惟恐失此朝。

尽言来送公,车马城北桥。

桥边脂辖亭,大尹此相邀。

歌管盛宴集,簪裾合群僚。

四座酒既行,相顾魂已销。

亭前有杨柳,秋风减长条。

折以持赠公,莫厌霜叶凋。

节物虽谓晚,比春情更饶。

递起劝公饮,双呼金翠翘。

岂徒要公醉,恐公遽乘轺。

借问何尔为,重公若琼瑶。

美质未省变,与人存久要。

既莫不可留,征衫遂飘飘。

鸣驺过升迁,群氓闹如蜩。

感公来二年,免我于无聊。

今公舍我去,何由借诸朝。

愿君富且贵,寿命等松乔。

直似先令公,巍巍佐唐尧。

涕泪逐公行,不惮公更遥。

公诚上下通,和如奏笙箫。

所以得如此,人情不相辽。

嗟同缪与公,一时赴弓招。

于今二十年,不见有所超。

前日荷君相,与印垂之腰。

使归守山郡,藏伏甘寂寥。

闻公将治行,乃心日夜摇。

恨不能送公,俯首类酸痟。

徒为送公诗,有如草虫喓。

强勉写之去,忧来立危谯。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送柳才佥判蔡州

翩翩河东孙,豪迈有祖德。

二十补楚掾,能用口破贼。

归来入京寺,不借推挽力。

骄夸固其宜,了不见颜色。

题舆盖本乘,入幕乃屈职。

淮西号剧府,君也兹敛翼。

朝廷选材吏,闻下前日敕。

奉诏者云谁,此章君可塞。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送通判喻郎中

前年为郡得陵时,不谓其州陋如此。

萧条官宇岩岭上,零落民家坑谷里。

西城初入已可厌,窃谓岂堪余所止。

幸逢之彦倅郡事,日月渐深殊可喜。

予之所禀至迂谬,君亦恬然尤自委。

每来聚议一朝罢,各去掩门归隐几。

虽然有时亦为会,此事可知谁得已。

酒肴粗粝妓乐可,况复譊譊满公使。

惟于试茶并看画,以此过从不知几。

幕中有客乃佳士,爱遣高谈听亹亹。

如斯共处五百日,索寞情怀未尝起。

君今官满忽先去,撩动予愁安可柅。

英溪长亭一挥手,自此吴蜀五千里。

谓言川江会北固,中亦有船多上水。

愿君因出到金山,遇此莫忘批纸尾。

形式: 古风

送通判喻郎中(其二)

群居五百日,日日如初见。

一日忽远别,能不成怆恋。

人生三万日,光景若激箭。

何苦于其间,喜愠费颜面。

兹缘胜心在,胸内每交战。

既欲多上人,计校须自衒。

于事固无补,在己亦非便。

仕路繁此徒,可谓丈夫贱。

爱君性浑厚,殊不与时变。

相共为此州,敢说皆尽善。

何尝分彼此,惟务乃职办。

所以将二年,无有长短辨。

为人倘如此,所至复何患。

官满去还台,岂能忘眷眷。

阳关调虽苦,且尽西城宴。

问君到京国,几月方下汴。

予亦想是时,移守至梁甸。

佳音幸见及,西南足邮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