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西树

墙西高树结阴稠,步屣穷年向此留。

白日屡移催我老,清风一至使人愁。

纷纷暝鸟惊还合,渺渺凉蝉咽欲休。

回首旧林归未得,看看知复几春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墙西边的高树浓密成荫,我整年都步履蹒跚地停留于此。
白天不断流逝催促我老去,清风一来却让人感到忧愁。
黄昏时分鸟儿纷飞惊起又合群,微凉的蝉鸣声渐弱仿佛要停止。
回望过去的树林,我仍未归去,不知还能有多少个春秋等待着。

注释

墙西:墙的西边。
高树:高大的树木。
结阴稠:浓密的树荫。
步屣:行走。
穷年:整年。
白日:白天。
屡移:频繁移动。
催我老:催促我变老。
清风:清凉的风。
暝鸟:傍晚的鸟儿。
渺渺:隐约的。
凉蝉:凉爽的蝉。
咽欲休:鸣叫渐弱。
回首:回头。
旧林:过去的树林。
归未得:未能归去。
看看:渐渐。
知复:又会。
几春秋:多少个春秋。

鉴赏

诗人通过描绘墙西高树的浓荫和个人年华的流逝,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步屣穷年向此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之情。"白日屡移催我老"则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衰老感受。

"清风一至使人愁"中,清风往往在古诗文中象征着秋意的浓重,它不仅带来了凉爽,更引发了对时光易逝的深沉忧虑。"纷纷暝鸟惊还合"和"渺渺凉蝉咽欲休"两句,通过描绘暮色中鸟儿归巢以及凉蝉即将入睡的情景,增强了秋意浓郁的氛围,同时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

最后两句"回首旧林归未得,看看知复几春秋"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奈,以及对未来岁月流逝速度的无力感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暮春

春期行晼晚,春意剩芳菲。

曲水应修禊,披香未试衣。

雨花红半堕,烟树碧相依。

怅望梦中地,王孙底不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蓼虫

蓼虫事业无馀习,刍狗文章不更陈。

隐几自怜居丧我,倨堂谁觉似非人。

难堪藏室称中士,祗合箕山作外臣。

尚有少缘灰未死,欲持新句恼比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静照堂

任公蹲会稽,海上得招提。

净观堂新搆,幽寻客屡携。

飞檐出风雨,洒翰落虹蜺。

投老黄尘陌,东看路恐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豫章道中次韵答曾子固

离别何言邂逅同,今知相逐似云龙。

苍烟白雾千山合,绿树青天一水容。

已谢道涂多自放,将归田里更谁从。

庞公有意安巢穴,肯问箪瓢与万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