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宋国博以诗见纪在郡杂咏,次韵答之

吾观二宋文,字字照缣素。

渊源皆有考,奇险或难句。

后来邈无继,嗣子其殆庶。

胡为尚流落,用舍真有数。

当时苟悦可,慎勿笑杕杜。

斲窗谁赴救,袖手良优裕。

山城辱吾继,缺短烦遮护。

昔年谬陈诗,无人聊瓦注。

于今赓绝唱,外重中已惧。

何当附家集,击壤追咸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对前人文学成就的尊重和个人的文学追求。开篇“吾观二宋文,字字照缣素”表达了作者对于两宋时期文章的高度评价,每一个字都如同精致的丝绸一样光滑无瑕。这不仅是对前人文字工夫的认可,也显示出苏轼自身在文学上追求完美的态度。

“渊源皆有考,奇险或难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他能够探寻到古文中的深奥之处,并且不畏惧那些艰深复杂的文句。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苏轼个人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

“后来邈无继,嗣子其殆庶”则是对后世缺乏能够承继和发扬光大传统的才俊之叹息。这里的“嗣子”指的是继承者,而“殆庶”意味着艰难和不易,这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化传承断裂的忧虑。

接下来的“胡为尚流落, 用舍真有数”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严谨态度和对质量的坚持。在这里,“胡为”是疑问词,用来询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经意间流露而又被弃之不用的才华,而“用舍真有数”则强调了真正珍贵的文学创作应当是精心筛选和计较的结果。

“当时苟悦可,慎勿笑杕杜”警示读者在评价古人作品时应当持平常心,不应轻率地加以嘲笑。这里的“苟悦可”指的是作品如果得到了众人的喜爱,就应当谨慎对待,而不是简单地予以讥讽。

“斲窗谁赴救,袖手良优裕”则是作者在面对自己文学成就可能遭遇的非议时所表现出的从容不迫。这里的“斲窗”形象地描述了外界对他作品的批评,而“袖手良优裕”则展现了苏轼内心的平静与自信。

“山城辱吾继,缺短烦遮护”可能是作者对于自己在文学上的不足之处所做出的反思和自我批评。这也显示出他对个人文学成就的严格要求和不断追求完善的态度。

“昔年谬陈诗,无人聊瓦注”则转向了对过去作品的回顾,表达了一种无人问津的孤寂感。这里的“昔年谬陈诗”是指作者早期的作品,而“无人聊瓦注”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些作品如同废墟一般,无人过问。

最后,“于今赓绝唱,外重中已惧”表达了苏轼对于自己文学生命可能即将结束的预感和对未来文学世界的担忧。这里的“于今”指的是当前,而“赓绝唱”则是比喻自己的最后创作,带有一种悲凉的情绪。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于前人文学成就的尊崇,也体现了他个人的文学追求和自我批评,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文学生命和文化传承的深沉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那份超越时空的文学情怀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答范淳甫

吾州下邑生刘季,谁数区区张与李。

重瞳遗迹已尘埃,惟有黄楼临泗水。

而今太守老且寒,侠气不洗儒生酸。

犹胜白门穷吕布,欲将鞍马事曹瞒。

形式: 古风

次韵答王定国

每得君诗如得书,宣心写妙书不如。

眼前百种无不有,知君一以诗驱除。

传闻都下十日雨,青泥没马街生鱼。

旧雨来人今不来,悠然独酌卧清虚。

我虽作郡古云乐,山川信美非吾庐。

愿君不废重九约,念此衰冷勤呵嘘。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二首(其一)

去岁游新堂,春风雪消后。

池中半篙水,池上千尺柳。

佳人如桃李,胡蝶入衫袖。

山川今何许,疆野已分宿。

岁月不可思,驶若船放溜。

繁华真一梦,寂寞两荣朽。

惟有当时月,依然照杯酒。

应怜船上人,坐稳不知漏。

形式: 古风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二首(其二)

明月入华池,反照池上堂。

堂中隐几人,心与水月凉。

风萤已无迹,露草时有光。

起观河汉流,步屧响长廊。

名都信繁会,千指调笙簧。

先生病不饮,童子为烧香。

独作五字诗,清绝如韦郎。

诗成月渐侧,皎皎两相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