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贡甫时随侍入蜀

曩别百里近,愁心乱清秋。

今别百里遥,秋色萦远愁。

我飞乏羽翰,我居怅淹留。

忽如辕下马,局足难自谋。

古人有先觉,不愿往诸侯。

我乃今知之,曰归邈无由。

朝吟南陵篇,暮弦梁山讴。

离魂如明月,昔昔西南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寄贡甫时随侍入蜀》。诗中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之情,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离别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首句“曩别百里近,愁心乱清秋”,回忆起过去离别时的情景,虽然距离并不遥远,但心中却充满了愁绪,仿佛秋天的清冷也扰乱了心情。接着,“今别百里遥,秋色萦远愁”将时间推移到现在,离别的距离变得遥远,而秋色似乎也成了远方愁绪的象征。

“我飞乏羽翰,我居怅淹留”两句,诗人自比为无法飞翔的鸟儿,身处滞留之地,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和孤独。接下来,“忽如辕下马,局足难自谋”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如同被束缚的马,行动受限,难以找到出路的困境。

“古人有先觉,不愿往诸侯”引用古人智慧,表达不愿追随他人,追求独立自主的思想。“我乃今知之,曰归邈无由”则是诗人自我反思,意识到回归之路似乎遥不可及。

最后,“朝吟南陵篇,暮弦梁山讴”描述了诗人每日沉浸在诗歌创作中,以此来寄托情感。“离魂如明月,昔昔西南流”以明月比喻离魂,暗示离别之情如同明月般永恒流转,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忘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戴村

羁旅淹岁改,江皋属春早。

幽村屡独往,胜事时默讨。

深竹尚残雪,阳崖已芳草。

茅茨忽连接,邻里自相保。

人犹安道族,景是山阴道。

徘徊问耆旧,或遇栖真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种瓜瓠

吾生拙用大,江海思远适。

岂独为瓠瓜,长系取不食。

漆园有遗意,放荡豁心臆。

树此无何乡,近身见多益。

五日拙一旬,十日成百尺。

累蔓更相引,甘实行可摘。

因之浮汗漫,去矣笑局蹐。

从我其谁与,由也不可得。

形式: 古风

简深甫

与君一城居,其实跬步间。

慊慊不相从,十日俄忽然。

一城岂为远,十日岂为短。

客子局人事,心与迹相反。

而况各异乡,茫茫隔山陂。

岁时若奔车,过去谁复推。

伊昔厌幽独,愿子东西邻。

虽邻尚不觌,何似南北人。

人间实如此,千别能一会。

兴来即上马,埽塌聊相对。

形式: 古风

赠陈襄秘丞自峡中召归

淮海南国冲,冠盖结浮云。

面交固不数,白首犹若新。

之子天际来,各自东西人。

一语旦连夕,欢如平生亲。

岂伊名闻久,固以意气均。

驰骛诗书间,博哉醇乎醇。

我昔病俗学,莫明圣与仁。

常恐遂至地,岂期晚有邻。

君还觐清光,一二席上珍。

贤者任必重,勉旃觉斯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