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三门见赵王。

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都是一禅床。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宋代的禅宗诗歌,由释了元所作,以“偈”这一形式呈现,旨在传达深刻的佛教哲理与修行智慧。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赵州和尚与金山寺的无量相和尚进行了对比,以此来阐述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的平等性。

首句“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三门见赵王”,通过描述赵州和尚的谦逊与直接的修行方式,暗示了其不依赖外在权威或仪式,而是通过内心的觉悟直接与佛法的真理相遇。这里的“三门”可能象征着常规的修行路径或外在的权威,而“赵王”则可以理解为象征性的外在权威或传统教义。

接下来的“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都是一禅床”,则是对金山寺无量相和尚的修行境界的描绘。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无量相和尚的修行达到了一种超越常规、普遍适用的境界,即“大千都是一禅床”,意味着整个宇宙、世间的一切都是修行的场所,体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的平等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直接体悟佛法,超越形式和外在权威,认识到宇宙万物皆是修行的道场,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觉醒和普遍真理的精神。

收录诗词(24)

释了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戒杀文

鳞甲材毛诸品类,众生与佛心无二。

只为当时错用心,致使今生头角异。

水中游,林里戏,何忍将来充日计。

磨刀着火或研齑,口不能言眼还觑。

或槌磕,或刀刺,牵入镬汤深可畏。

㷟燖毛羽括皮鳞,刮脊剜心犹吐气。

美君喉,誇好味,劝子劝妻言俊利。

只知恣性纵无明,不惧阴司毫发记。

命才终,冤对至,面睹阎王争敢讳。

从头一一报无差,炉戾镬汤何处避。

劝贤豪,须戒忌,莫把众生当容易。

食他一脔脔还他,古圣留言终不伪。

戒杀兼能买放生,免入阿鼻无问地。

形式: 古风

颂古联珠

尘中辩主眼分明,特地寻方更点睛。

堪笑耆婆虽暝眩,至今南北绝人行。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焦山三诏洞

畴昔先生此掩关,紫泥三到石房间。

若教便逐蒲轮起,安得清风镇海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游云门

一阵若邪溪上雨,雨过荷花香满路。

拖筇纵步入松门,寺在白云堆里住。

老僧却笑寻茶具,旋汲寒泉煮玉乳。

睡魔惊散毛骨清,坐看秦峰秋月午。

月明山鸟乱相呼,松杉竹影半窗户。

令人彻晓忆匡庐,作诗先寄江南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