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神潭洪氏醉经堂

久客急归程,风雨事驰骛。

黄流鸣涧壑,馀波或被路。

堆埼珠联属,石径齿龃龉。

篮舆惴危登,杖策阻深度。

行行忽平岗,神潭渺东注。

徒旅鸠后先,烟火休薄暮。

主人延客入,丈室千卷聚。

醉经揭佳名,巨轴舒新句。

我亦旧高阳,糟粕尝已屡。

人言薄滋味,舌根恐未具。

君但中圣贤,当自知佳处。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久在外的人急于回家,风雨中匆匆赶路。
山涧中的激流发出响声,余波有时会漫过道路。
石头堆积如玉链相连,石径崎岖不平。
乘坐竹篮颤巍巍上坡,拐杖难以深入险境。
行至平坦的高地,神潭向东缓缓流淌。
旅行者们前后相随,傍晚时分炊烟袅袅。
主人热情邀请客人入内,书房中藏书千卷。
醉酒后翻开好书,大轴画卷展示新诗篇。
我也是来自高阳的旧友,多次品味过美酒糟粕。
人们常说酒味淡薄,但我担心舌头还未尝尽其妙。
你只需品味其中的圣贤智慧,自然能领略其中的美好之处。

注释

久客:长期在外的人。
驰骛:疾速奔走。
黄流:黄色的急流。
被路:漫过道路。
堆埼:堆积的石头。
齿龃龉:石径崎岖。
篮舆:竹篮。
阻深度:难以深入。
平岗:平坦的高地。
渺东注:向东流淌。
徒旅:旅行者。
薄暮:傍晚。
主人:主人。
千卷聚:藏书丰富。
醉经:醉酒后。
揭佳名:翻开好书。
糟粕:美酒的渣滓。
屡:多次。
薄滋味:味道淡薄。
舌根:舌头。
中圣贤:领悟圣贤智慧。
佳处:美好之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久居他乡的旅人急于归家的情景,途中遭遇风雨,自然景象雄伟而又险峻。诗人通过对山川、道路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归途中的艰难与崎岖,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来到主人洪氏位于神潭旁的醉经堂,这里环境幽雅,书籍丰富。主人热情款待,诗人沉浸于书卷之中,寻找古人的佳句,甚至自己也创作新句。这里的“糟粕”一词,暗示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深厚积累和长期修养。

最后,诗人提醒读者,只要内心有着高尚的品格,就能在任何环境中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这不仅是对主人的赞誉,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于文学修养与个人品性的理解。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也展示了他对文化传承和个人内在修养的重视。通过对旅途与读书生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外界困境,坚守内心世界的精神态度。

收录诗词(94)

吴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备。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 字:恭父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jǐng)(1125~1183

相关古诗词

寄题郑集之醉梦斋

利欲醺人心,浓如饮醇酎。

沉湎死不休,宁论千日久。

岂知糟邱中,醒狂亦时有。

天地育万汇,亦各赋匹偶。

人情岂相远,好恶随妍丑。

集之年方壮,濯濯春月柳。

性独与人殊,无妇奉箕帚。

丈室誇醉梦,作诗诏朋友。

古来醉梦人,亡羊孰先后。

寒儒醉糟粕,酸涩宁可口。

庄生梦蝴蝶,幻境徒纷纠。

富贵得志士,列屋罗螓首。

象床粲锦幄,疏绮深朱牖。

酣寝唤不醒,鼻息春雷吼。

梅花霜雪姿,纸帐蔬荀臭。

问君有何好,甘作老鳏叟。

穷状徒累累,鸯债长负负。

犹如荷旃人,难论纯绵厚。

但问雪煎茶,何如羊羔酒。

形式: 古风

寄题淳安陈令君读书林

能吏事深刻,商利谨毫釐。

俗吏趋期会,簿书自羁縻。

寥寥弦歌声,千古空馀思。

还淳山水邑,令君丘壑姿。

邑民本无事,君亦何所为。

治己物自治,化行风荐移。

君复何所欲,读书常不足。

拄腹五千卷,插架三万轴。

曾未出毫芒,万室已蒙福。

堂东松竹林,昔时閟荒榛。

堂中灯烛光,昔时照红裙。

今何声吾伊,萧萧风雨晨。

问君有社稷,亦复有人民。

奈何独自苦,学道则爱人。

形式: 古风

晚步

水静偏明眼,山高不受尘。

晴沙栖白鸟,野渡集归人。

问字谁持酒,行歌有负薪。

娟娟孤月影,独觉向人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酹月亭

周郎人道古英雄,汉室颠危合奋忠。

万里中原犹未复,一朝赤壁偶成功。

新亭且对江山胜,陈迹俱随岁月空。

把酒仍歌前后赋,九原唤起老坡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