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五级凌虚塔,三生落发师。
都僧须有托,孤峤遂无期。
井邑焚香待,君侯减俸资。
山衣随叠破,莱骨逐年羸。
茶取寒泉试,松于远涧移。
吾曹来顶手,不合不题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黄滔的《题宣一僧正院》,通过对一个佛寺生活环境和僧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修行者的赞美之情。
“五级凌虚塔”以宏伟的建筑开始,展现了寺庙的庄严气势;“三生落发师”则引出了出家人的形象,表达了对于他们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解脱的敬意。接着,“都僧须有托”和“孤峤遂无期”表现了寺庙生活中僧人对佛法的依托以及对于修行没有终点的理解。
“井邑焚香待,君侯减俸资”一句,通过描写人们烧香供奉和官员减少奢侈之风,体现了社会对佛教的尊崇及简约生活的推广。随后,“山衣随叠破,莱骨逐年羸”则细腻地刻画了僧人的朴素生活,以及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茶取寒泉试,松于远涧移”两句,以简单的日常生活——品尝山中清泉水质和搬迁松树至远处溪边,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最后,“吾曹来顶手,不合不题诗”则是诗人的自述,他似乎在表达自己的修为不够,无法用诗歌完全赞美这份超然脱俗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生活的细致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传递出一种宁静、超脱世俗的宗教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中佛教文化的普及与尊崇。
不详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杳杳复霏霏,应缘有所依。
不言天路远,终望帝乡归。
高岳和霜过,遥关带月飞。
渐怜双阙近,宁恨众山违。
阵触银河乱,光连粉署微。
旅人随计日,自笑比麻衣。
此生如孤灯,素心挑易尽。
不及如顽石,非与磨砻近。
常思扬子云,五藏曾离身。
寂寞一生中,千载空清芬。
终不离青山,谁道云无心。
却是白云士,有时出中林。
昨日擎紫泥,明日要黄金。
炎夏群木死,北海惊波深。
伏蒲无一言,草疏贺德音。
听歌桂席阑,下马槐烟里。
豪门腐粱肉,穷巷思糠秕。
孤灯照独吟,半壁秋花死。
迟明亦如晦,鸡唱徒为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