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终不离青山,谁道云无心。
却是白云士,有时出中林。
昨日擎紫泥,明日要黄金。
炎夏群木死,北海惊波深。
伏蒲无一言,草疏贺德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黄滔的《长安书事》,通过诗中描绘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的情感体验。"终不离青山,谁道云无心"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大自然似乎有着自己的意志,而非完全是无心的存在。"却是白云士,有时出中林"则形象地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山林中的高洁之士,他们偶尔才会现身于世人面前。
"昨日擎紫泥,明日要黄金"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看淡态度,昨天还沉浸于寻找紫泥(一种用来制作艺术品的材料),而今天却又追求黄金,这种反复无常的追逐展现了一种世事变迁、难以把握的无奈感。
"炎夏群木死,北海惊波深"则描写了炎热的夏日中树木枯萎,以及远方北海巨浪翻腾的情景,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生与死,静与动。
最后两句"伏蒲无一言,草疏贺德音",诗人在水边的蒲苇丛中沉默不语,而草丛间传来了赞美美好德行的声音。这或许象征着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希望保持内心清净,不为世俗喧哗所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间万象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不详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听歌桂席阑,下马槐烟里。
豪门腐粱肉,穷巷思糠秕。
孤灯照独吟,半壁秋花死。
迟明亦如晦,鸡唱徒为尔。
北岩泉石清,本自高僧住。
新松五十年,藤萝成古树。
题诗昔佳士,清风二林喻。
上智失扣关,多被浮名误。
莲扃压月涧,空美黄金布。
江翻岛屿沈,木落楼台露。
伊余东还际,每起烟霞慕。
旋为俭府招,未得穷野步。
西轩白云阁,师辞洞庭寓。
越城今送归,心到焚香处。
大舟有深利,沧海无浅波。
利深波也深,君意竟如何。
鲸鲵齿上路,何如少经过。
君爱桃李花,桃李花易飘。
妾怜松柏色,松柏色难凋。
当年识君初,指期非一朝。
今辰见君意,日暮何萧条。
入门有势利,孰能无嚣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