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代石答五首》中的第三首,以石头自喻,表达了一种超然独立、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首联“牛角何堪砺,蜗涎谩自缠”,以牛角和蜗涎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外界环境的艰难与束缚,暗示了诗人面对世事的坚韧与不屈。牛角难以被磨砺,蜗涎自顾自地缠绕,象征着诗人不愿妥协、不愿被世俗所改变的决心。
颔联“沈冥辟邪古,羞涩望夫妍”,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独立精神。沈冥,意指深沉、隐秘,辟邪古则暗示了诗人坚守正道、不畏邪恶的品质;羞涩望夫妍,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又保持了谦逊的态度,不因追求而失却自我。
颈联“神物须清鉴,灵根属小年”,将主题升华至更高层面。神物需要清澈的镜子来映照,灵根属于年轻的生命,意味着真正的价值和力量在于内心的纯净与活力,而非外在的权势或年龄。这不仅是对石头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身品格的期许。
尾联“金舆曾共侍,千载忆甘泉”,以金舆侍奉、甘泉回忆为典故,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高位,但内心仍保持着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金舆象征权力与荣华,甘泉则代表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一联体现了诗人既追求卓越,又不忘本心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石头的形象,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独立不羁、坚守正道、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理想生活和美好过去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