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祖德诗二首(其二)

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崩腾永嘉末,逼迫太元始。

河外无反正,江介有䠞圯。

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

拯溺由道情,龛暴资神理。

秦赵欣来苏,燕魏迟文轨。

贤相谢世运,远图因事止。

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随山疏浚潭,傍岩艺枌梓。

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的作品,名为《述祖德诗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先贤德政的怀念。

诗的开篇“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表达了一种对于往昔战乱的回忆和哀叹。这里的“中原”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心脏地带,即黄河流域一带,而“丧乱”则是指战争与动荡之事。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过往不宁静的历史环境的感受。

接下来的“崩腾永嘉末,逼迫太元始”中,“崩腾”形容战乱的激烈和混乱,“永嘉末”指的是东晋时期的永嘉年间,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逼迫”则是形容外敌压境的紧张局势,“太元始”可能是指晋惠帝时期的一段较为平稳的时光。诗人通过这两句,勾勒出历史上由乱到治的转变。

“河外无反正,江介有䠞圯”中,“河外”和“江介”分别指的是黄河以北和长江流域一带的地区。“无反正”表达了一种希望安定而无内乱之意,而“有䠞圯”则形容战事连绵不绝,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以下几句“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拯溺由道情,龛暴资神理”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的忧虑,以及对能够拨乱反治、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贤君德政的期待。

“秦赵欣来苏,燕魏迟文轨”中,“秦赵”、“燕魏”都是古代诸侯国的名称,这里可能是借用这些历史上的名词来形容不同地区对于和平与秩序的渴望。而“欣来苏”则表达了对和平到来的喜悦之情,“迟文轨”则可能是指期待贤君能够驾驭时势,引导国家走向光明。

最后几句“贤相谢世运,远图因事止。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随山疏浚潭,傍岩艺枌梓。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则是诗人对于贤君的赞颂和个人对于自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感慨。“谢世运”可能是在感叹时代已经远去,“远图因事止”则是一种对未来抱持希望的态度。以下几句则是描写诗人隐逸生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和古迹的热爱,以及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历史情怀和政治理想,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09)

谢灵运(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集》等14种

  • 籍贯: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 生卒年:385年-433年

相关古诗词

述祖德诗二首(其一)

达人贵自我,高情属天云。

兼抱济物性,而不缨垢氛。

段生藩魏国,展季救鲁民。

弦高犒晋师,仲连却秦军。

临组乍不緤,对圭宁肯分。

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

苕苕历千载,遥遥播清尘。

清尘竟谁嗣,明哲垂经纶。

委讲辍道论,改服康世屯。

屯难既云康,尊主隆斯民。

形式: 古风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

杳杳日西颓,漫漫长路迫。

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

与我别所期,期在三五夕。

圆景早己满,佳人犹未适。

即事怨睽携,感物方凄戚。

孟夏非长夜,晦明如岁隔。

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

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

搔首访行人,引领冀良觌。

形式: 古风

相逢行

行行即长道。道长息班草。邂逅赏心人。

与我倾怀抱。夷世信难值。忧来伤人。平生不可保。

阳华与春渥。阴柯长秋槁。心慨荣去速。

情苦忧来早。日华难久居。忧来伤人。谆谆亦至老。

亲党近恤庇。昵君不常好。九族悲素霰。

三良怨黄鸟。迩朱白即赪。忧来伤人。近缟洁必造。

水流理就湿。火炎同归燥。赏契少能谐。

断金断可宝。千计莫适从。万端信纷绕。

巢林宜择木。结友使心晓。心晓形迹略。

略迩谁能了。相逢既若旧。忧来伤人。片言代纻缟。

形式: 乐府曲辞

种桑诗

诗人陈条柯,亦有美攘剔。

前修为谁故,后事资纺绩。

常佩知方诫,愧微富教益。

浮阳骛嘉月,艺桑迨闲隙。

疏栏发近郛,长行达广埸。

旷流始毖泉,湎途犹跬迹。

俾此将长成,慰我海外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