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其二)丙午春赤城山中题花光卷

玉婵娟。甚春馀雪尽,犹未跨青鸾。

疏萼无香,柔条独秀,应恨流落人间。

记曾照、黄昏淡月,渐瘦影、移上小阑干。

一点清魂,半枝空色,芳意班班。

重省嫩寒清晓,过断桥流水,问信孤山。

冰粟微销,尘衣不浣,相见还误轻攀。

未须讶、东南倦客,掩铅泪、看了又重看。

故国吴天树老,雨过风残。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翻译

月亮如此明亮,春天虽已无雪,但仍未见仙鸟青鸾飞来。
稀疏的花朵没有香气,柔软的枝条独自秀丽,似乎在遗憾自己飘零人间。
记得那时黄昏时分,月光微弱,你的身影渐渐消瘦,映在小小的栏杆上。
你的一点幽魂,半枝空灵之色,花香飘散,斑驳可见。
回想起清晨微寒,走过断桥,流水潺潺,我在孤山询问你的消息。
冰霜稍解,衣裳依旧沾满尘埃,即使相见,也怕轻易触碰。
不必惊讶我这个疲倦的东南旅客,擦拭着眼中的泪水,反复凝视。
故乡的吴地天空,树木苍老,风雨过后,景色凄凉。

注释

婵娟:明亮、皎洁。
青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仙子。
疏萼:稀疏的花萼。
流落:飘零、流浪。
阑干:栏杆。
清魂:指月亮或美人的幽灵。
孤山:杭州西湖的一座山,与梅花有关。
冰粟:形容寒冷如粟。
轻攀:轻易触碰。
倦客:疲惫的旅人。
铅泪:比喻沉重的眼泪。
吴天:指江南地区。
雨过风残:风雨过后,景象凄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花前月下的意境。"玉婵娟"指的是美丽的花朵,"甚春馀雪尽"表明时值初春,残雪刚刚融化,而花还未能骑乘青鸾(即翠绿色的枝条)展现其姿色。"疏萼无香"则透露出诗人对花的细腻观察,即使是稀疏的花朵也没有芬芳的香气,反而以"柔条独秀"捕捉读者眼球。

"应恨流落人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接着,"记曾照、黄昏淡月"是回忆过去与花共度的时光,"渐瘦影、移上小阑干"则描绘出月亮渐渐西沉,映照在矮墙上的情景,给人一种静谧和凄清之感。

"一点清魂,半枝空色,芳意班班"中的"一点清魂"可能指的是花瓣或是诗人的灵魂,与"半枝空色"相呼应,传达出一种淡雅脱俗的美。"芳意班班"则是对这份美好情感的概括。

"重省嫩寒清晓"表明诗人在一个清晨反复体味着春日的微冷气息,而"过断桥流水"则是在描绘一幅幽静的山中景象。"问信孤山"可能是诗人询问大自然关于生命和美好的信息。

"冰粟微销,尘衣不浣"中的"冰粟"指的是雪花或是花瓣,"微销"意味着它们正在悄然消融,而"尘衣不浣"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清洁渴望,但却难以达到。

"相见还误轻攀"可能是在表达对逝去美好的追念和牵挂。"未须讶、东南倦客"中的"东南倦客"暗示诗人自己也是一位旅途中感到疲惫的游子,而"掩铅泪、看了又重看"则是在表达对美好事物过于珍视,生怕错过。

最后,"故国吴天树老,雨过风残"是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受。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致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对生活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69)

王沂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 字:圣与
  • 号:碧山
  • 籍贯:玉笥山

相关古诗词

一萼红(其五)初春怀旧

小庭深。有苍苔老树,风物似山林。

侵户清寒,捎池急雨,时听飞过啼禽。

扫荒径、残梅似雪,甚过了、人日更多阴。

压酒人家,试灯天气,相次登临。

犹记旧游亭馆,正垂杨引缕,嫩草抽簪。

罗带同心,泥金半臂,花畔低唱轻斟。

又争信、风流一别,念前事、空惹恨沈沈。

野服山筇醉赏,不似如今。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一萼红(其三)红梅

占芳菲。趁东风妩媚,重拂淡燕支。

青凤衔丹,琼奴试酒,惊换玉质冰姿。

甚春色、江南太早,有人怪、和雪杏花飞。

藓佩萧疏,茜裙零乱,山意霏霏。

空惹别愁无数,照珊瑚海影,冷月枯枝。

吴艳离魂,蜀妖浥泪,孤负多少心期。

岁寒事、无人共省,破丹雾、应有鹤归时。

可惜鲛绡碎剪,不寄相思。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一萼红(其一)石屋探梅

思飘飘。拥仙姝独步,明月照苍翘。

花候犹迟,庭阴不扫,门掩山意萧条。

抱芳恨、佳人分薄,似未许、芳魄化春娇。

雨涩风悭,雾轻波细,湘梦迢迢。

谁伴碧樽雕俎,笑琼肌皎皎,绿鬓萧萧。

青凤啼空,玉龙舞夜,遥睇河汉光摇。

未须赋、疏香淡影,且同倚、枯藓听吹箫。

听久馀音欲绝,寒透鲛绡。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八六子

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

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晚窗自吟。沈沈。

幽径芳寻。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

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

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

形式: 词牌: 八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