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般若唯绝凿,涅槃固无名。
先贤未始觉,之子唱希声。
秦王嗟理诣,童寿揖词清。
徽音闻庐岳,精难动中京。
适验方袍里,奇才复挺生。
此诗为唐代僧人慧宣所作,奉和窦使君同恭法师咏高僧二首。全诗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佛学中的般若智慧与涅槃之道,以及对古圣先贤的追寻与赞美。
“般若唯绝凿,涅槃固无名。”此两句开宗明义,指出了般若智慧是最高无上的,不可企及,它如同一把锐利的凿子,可以穿透世间一切迷雾。而涅槃,则是佛教中所说的至高境界,无名无相,没有可以言传的特定名称。
“先贤未始觉,之子唱希声。”这里颂扬了古代圣贤,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深刻洞察,如同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后世。而诗人自称"之子",意指自己是他们精神上的继承者,以清新脱俗的声音歌颂这份智慧。
“秦王嗟理诣,童寿揖词清。”秦王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统治者,他们对于道德修养有所追求,通过诣谤来表达对真理的渴望。童寿则是一位道家人物,以其长寿著称,而"揖词清"表现了他对于清净之道的执着。
“徽音闻庐岳,精难动中京。”这里的“徽音”指的是美好的声音或教诲,这声音传播至庐岳山脉,象征着教义的深远影响。"精难动中京"则是说这些高深莫测的道理,即便在繁华的都市中心,也能激起人们内心的波澜。
“适验方袍里,奇才复挺生。”诗人通过"适验"一词表达了对佛法真理的亲身体验,而"方袍"象征着僧侣的简朴生活。最后,"奇才复挺生"则预示着在这样的修行环境中,新的、不寻常的才能和智慧将会不断涌现。
整首诗通过对佛学高深理念的探讨与颂扬,展现了作者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与向往,以及对先贤之道的敬仰。
不详
木落树萧椮,水清流㵳寂。
属此悲哉气,复兹羁旅戚。
奚用写烦忧,山泉恣游历。
万丈窥深涧,千寻仰绝壁。
傍岭竹参差,缘崖藤幂䍥。
行行极幽邃,去去逾空寂。
果值息心侣,乔枝方挂锡。
围绕悉栴檀,纯良岂沙砾。
妙法诚无比,深经解怨敌。
心欢即顶礼,道存仍目击。
慧刀幸已逢,疑网于焉析。
岂直却烦恼,方期拯沈溺。
如蒙一被服,方堪称福田。
心地含情种,法雨即花生。
自悟花情种,菩提果自成。
心地邪花放,五叶逐根随。
共造无明业,见被业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