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冯太尉

削发披缁已有年,只同诗酒是姻缘。

闹看弥勒空中戏,困向毗卢顶上眠。

撒手便能欺十圣,低头端不顾三贤。

茫茫宇宙无人识,犹道颠僧绕市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削发披黑衣已经多年,与诗歌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热闹中欣赏弥勒菩萨在空中嬉戏,困倦时就睡在毗卢顶上休息。
一旦放手,我就能超越十位圣人,低头时对三位贤者也毫不在意。
在这广阔无垠的宇宙中,无人能识得我,他们还以为我是疯癫和尚,在市井间游荡。

注释

削发披缁:削发指出家为僧,披缁是穿黑色僧袍,表示僧人的身份。
诗酒: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与僧人生活形成对比。
弥勒空中戏:弥勒菩萨在中国佛教中被视为幽默、慈祥的形象,此处形容其游戏人间的景象。
毗卢顶上眠:毗卢顶指佛塔顶部,暗示僧人在修行中不拘小节,随性而为。
十圣:泛指佛教中的高僧或圣人,此处用来夸耀诗人的超然境界。
三贤:可能指儒家的三位贤人,如孔子、孟子、荀子,诗人视之为不足挂齿。
茫茫宇宙:形容天地广大,无人能知。
颠僧:形容行为放浪不羁,看似疯狂的僧人。
市廛:市廛指城市中的街道或市场,暗示诗人在世俗人群中独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道济的作品,题为《呈冯太尉》。诗中,诗人以自我调侃的方式表达了其出家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削发披缁已有年"描绘了他剃度为僧已久的形象,"只同诗酒是姻缘"则暗示了他与文学和饮酒的深厚情感纽带,仿佛这些是他生活中唯一的世俗牵挂。

"闹看弥勒空中戏,困向毗卢顶上眠"运用佛教典故,将自己比作游戏人间的弥勒佛,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安然入睡,表现出超脱与豁达。"撒手便能欺十圣,低头端不顾三贤"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洒脱不羁,即使在修行中也无惧权威,对世俗的贤者也不屑一顾。

最后两句"茫茫宇宙无人识,犹道颠僧绕市廛"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被理解,尽管他身处尘世,但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他仍然被视为一个行为古怪的疯僧在人群中游荡。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释道济作为一个禅僧的独特个性和超然态度,以及他对世俗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52)

释道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维摩居士示疾毗耶离城(其三)

元是黄梅旧日僧,事师年老气弥增。

翻身飏下栽松钁,转步来分照世灯。

皮袋假于溪畔女,衣盂付与岭南能。

佳声籍籍能长久,雨过淮山碧万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与张提点共饮席间作

每日终朝醉似泥,未尝一日不昏迷。

细君发怒将言骂,道是人间吃酒儿。

莫要管,你休痴,人生能有几多时。

杜康曾唱莲花落,刘伶好饮舞啰哩,陶渊明赏菊醉东篱。

今日皆归去,留得好名儿。

形式: 古风

与沈五官李提点饮酒席间作七首(其七)

昔我父娘作此态,生我这个臭皮袋。

我心不比父娘心,我心除酒都不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队]韵

与沈五官李提点饮酒席间作七首(其四)

自来酒量无拘管,惟有穷坑填不满。

要同毕卓卧缸边,告君再觅三十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