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韵计教授

糟丘尽醉国人狂,谁似东家礼义乡。

万卷短檠磨岁月,一生寒砚敌冰霜。

饭牛坐待扶桑白,战马初归塞草黄。

奏牍三千君未晚,殿帏正要上书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满城酒醉显狂态,谁比东邻礼仪乡。
无数卷轴灯下研磨时光,一生苦读抵酷寒风霜。
喂牛闲坐盼日出东方,战马归来草原已染秋黄。
尽管文书堆积如山,你还不算迟,朝廷正需你的奏章入囊。

注释

糟丘:形容醉酒成灾的地方。
狂:狂态,放纵不羁。
东家:邻居,这里指东边的邻居。
礼义乡:讲究礼仪的地方。
万卷:极言书籍之多。
短檠:小型油灯,用于夜间照明。
磨岁月:消磨时光。
寒砚:寒冷的砚台,形容刻苦学习。
饭牛:喂牛,古代农耕文化中的日常活动。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树,这里指日出。
战马:战争中的坐骑。
塞草黄:边塞草地上的黄色,暗示季节变化。
奏牍:奏折文书。
君:您,对读书人的尊称。
未晚:还不算晚,表示仍有机会。
殿帏:宫殿的帷幕,代指朝廷。
上书囊:进献奏章的袋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饱学之士的生活状态和对知识的渴望。开篇"糟丘尽醉国人狂,谁似东家礼义乡"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沉迷于酒色而忘记礼仪之人的批判,以及对东家(可能指某个品行高尚之士或理想中的社会)的向往。这里的“糟丘”形象地表现了国人沉醉于物欲的状态,而“东家”则代表了一种理想中的文明与礼仪。

接着,“万卷短檠磨岁月,一生寒砚敌冰霜”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这里的“万卷”指的是大量的书籍,而“短檠”则是古代书写用的笔架。“磨岁月”意味着长时间地研读这些书籍,“一生寒砚敌冰霜”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如饥似渴,即使在严冬也要坚持不懈地学习。

中间两句“饭牛坐待扶桑白,战马初归塞草黄”描绘了一种静谧的田园生活和战争后的宁静景象。这里的“扶桑”是古代对日本的称呼,也有可能指的是东方或日出之地。“饭牛”则是一种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的写照。而“战马初归塞草黄”则表达了战争结束后,战马返回边塞时,那荒凉的塞上草已转为金黄色,这是对和平的一种向往。

最后,“奏牍三千君未晚,殿帏正要上书囊”两句,表明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雄心壮志,以及对知识传承的执着追求。这里“奏牍三千”意味着有许多文章待写,而“君未晚”则是说诗人的才华和生命力还很旺盛。“殿帏正要上书囊”则强调了诗人渴望将自己的学问和知识贡献给国家的决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描绘,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文学创作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同邓使君赏双头牡丹

兼金必贵双,珏玉不独只。

嫣然彼丛生,佳处亦求匹。

沙寒水成练,雪洞山立壁。

春回小洛阳,淑气自融液。

主人似维摩,拈花许入室。

不碍清净眼,粉黛眩青赤。

联香飒轻吹,并影旭朝日。

有如猗兰心,相同不相敌。

偶来饮此酒,对花情有激。

试哦常棣章,反经道如一。

形式: 古风

同韩子东赏牡丹

呜呜晓角春风送,日日官身随鸟动。

但知敲榜负佳辰,纵有芳菲难入梦。

起寻北郭新雨后,愁见西山含雪冻。

茅茨虽暖岂宜花,笑我此行真凿空。

向来洛下定真谱,只许姚花充物贡。

只今老病陪少年,驽骑何能追骏鞚。

便将花裓问天女,欲返田园寻二仲。

此花含笑我不言,且插一枝风帽重。

形式: 古风

宇文子友以诗来觅酒

玻璃江深麦初熟,引水细舂比炊玉。

老守斋钵自有馀,端为吾民忧不足。

荔枝堂前红数栽,倚树读书门不开。

收麦入厨催酿酒,客问遣骑何时来。

形式: 古风

次牟朝佐见赠韵

郡斋冷秋菰,饭客比僧供。

如何齑盐厨,便谓酒肉梦。

此间百战场,肥瘠较轻重。

霜花气未暖,冰澌砚含冻。

窗梅眩书灯,厌听晓角弄。

乡心竞节物,椒盘已可颂。

一堂元祐师,翠竹忍留凤。

取材有成约,浮海谁与从。

翻然著鞭先,逸足未易鞚。

他日仇池书,为记小有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