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翻译

谁能够把你挽留?可叹人生在几番伤感离别之后就匆匆老去,最令人思念的,是一起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听你讲家乡的事情。没想到这次相聚却如此短暂,长江滚滚,落叶纷纷,大雁哀鸣着向远方飞去。黄叶飘落,秋天的景象如此凄凉。
听你说要离去,我平添了许多愁绪一但你想回乡还是回去吧,总好过勉强寄居在京城凄凉的寺院里。你两鬓斑白来京城求取功名却不能及第,儿女在家乡思念着你,我一直为你的落魄伤心不已。看来无论古今,才华与命运总是彼此相背离,这对不公命运的满腔怨恨,又能够对谁说呢?

注释

迟暮:年老。
衮衮:即“滚滚”。
栖迟梵字:栖迟,滞留,游息;梵宇,寺庙。
裘敝:即敝裘,破烂的农服。

鉴赏

这首词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为朋友姜西溟的离别所作,表达了深深的惜别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词中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回忆往昔共剪西窗烛的温馨时光,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对才华命运的无奈,展现了词人的深情厚谊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谁复留君住"直接表达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几翻离合,便成迟暮"则暗示了岁月匆匆,人生易老。"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两句,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温馨夜晚,增添了离别的伤感。

"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以景寓情,长江流水、落叶飘零、白雁哀鸣,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象征着友人的远行和词人内心的孤独。"曰归因甚添愁绪"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归期的忧虑和由此引发的愁绪。

"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写友人将要过上清寂的生活,词人想象其境况,更觉凄凉。"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自己未遇伯乐的感慨。

"裘敝入门空太息"描绘了友人落魄归来的景象,"信古来、才命真相负"则是对命运不公的深深叹息,认为才华与命运往往相悖。最后,"身世恨,共谁语"以无人可诉的身世之恨收束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深牵挂和自己的孤独感。

整体来看,纳兰性德的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慰西溟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古成血。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古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青衫湿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形式: 词牌: 人月圆

临江仙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