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窗外,雨打芭蕉声声,唤起了我对于往事的思忆,痛得心欲破碎。临睡前还展开旧时书信,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记起当时她书写鸳鸯二字时还不熟练的模样。
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泪眼模糊。在这个冷冷的雨夜里,点着一盏孤灯,独坐这幽暗窗前。料想你我的缘分已尽,可谁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

注释

点滴芭蕉,雨打芭蕉:此谓夜雨唤起对于往事的思忆。
旧时书,检阅旧时情书。
“鸳鸯”二句:追忆当初书写鸳鸯二字的情景。
缃帙: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此代指书卷。
幽窗:幽静的窗户。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深夜静思的画面,以点滴芭蕉的雨声作为引子,引发词人对往昔情感的深深怀念。"点滴芭蕉心欲碎",形象地写出雨打芭蕉的凄凉情境,仿佛敲击在词人心头,令其情感如碎片般纷飞。"声声催忆当初",进一步强调了雨声唤起的回忆力量,那些曾经的美好瞬间似乎在耳边回荡。

"欲眠还展旧时书",词人试图通过翻阅旧书来转移思绪,但鸳鸯小字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手生疏"则暗示了时光流转,昔日的情感已不再如初。"倦眼乍低缃帙乱",描绘出词人疲倦的眼神因翻书而视线模糊,增添了孤独与落寞的氛围。

"幽窗冷雨一灯孤",窗外冷雨如诉,室内只有孤灯相伴,画面凄清,凸显了词人的孤寂。最后两句"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是对情感状态的深刻追问,看似问他人,实则是词人自我内心的挣扎和反思,表达了对过去感情的深深眷恋与无奈。

总的来说,纳兰性德的这首《临江仙》以细腻的笔触,通过环境和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逝去情感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现实与过去的矛盾与挣扎。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孤雁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

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南乡子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