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尔谁造,鸣何早,趯趯连声遍阶草。
复与夜雨和,游人听堪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里的静谧景象,诗人通过对寒蛩鸣叫声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独特的情操。诗中的“尔谁造”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灵所持有的哲学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哀愁。"趯趯连声遍阶草"则通过对蛐蛐鸣叫声的描写,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复与夜雨和"这句话,将自然界的雨声和蛐蛐的声音进行了巧妙的结合,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最后“游人听堪老”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节奏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充分展示了古典诗词在抒情表达上的魅力。
不详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石马双双当古树,不知何代公侯墓。
墓前靡靡春草深,唯有行人看碑路。
古院林公住,疏篁近井桃。
俗年人见少,禅地自知高。
药草诚多喻,沧溟在一毫。
仍悲次宗辈,尘事日为劳。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高树多凉吹,疏蝉足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