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三)题子似瑱山经德堂,堂,陆象山所名也

唤起子陆子,经德问何如。

万钟于我何有,不负古人书。

闻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时柯叶,霜雪岁寒馀。

此是瑱山境,还似象山无。耕也馁,学也禄,孔之徒。

青衫毕竟升斗,此意正关渠。

天地清宁高下,日月东西寒暑,何用著工夫。

两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庐。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其三》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以陆象山的经德堂为背景,表达了对学问道德的追求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词中“唤起子陆子,经德问何如”开篇,呼唤友人探讨道德修养,显示出对高尚品德的重视。“万钟于我何有,不负古人书”表达了不为物质所累,坚守读书人的本分和责任。

“闻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时柯叶,霜雪岁寒馀”描绘了经德堂环境的清雅与坚韧,象征着高尚人格的历练。“此是瑱山境,还似象山无”进一步强调了堂名的由来,以及它与象山(陆象山)精神的契合。

“耕也馁,学也禄,孔之徒”引用孔子弟子颜回的典故,表明自己愿意过耕读生活,追求学问的同时也能自给自足。“青衫毕竟升斗,此意正关渠”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满足,认为这才是真正关乎人生意义的。

“天地清宁高下,日月东西寒暑,何用著工夫”强调自然界的规律无需过多雕琢,暗示了对道法自然的理解。“两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庐”最后恳求友人将“清宁”二字挂于堂上,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寓意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经德堂的环境和表达词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辛弃疾对于道德学问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二)汤坡见和、用韵为谢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灰]韵

水调歌头

簪履竞晴昼,画戟插层霄。

红莲幕底风定,香雾不成飘。

螺髻梅妆环列,凤管檀糟交泰,回雪无纤腰。

觞酒荡寒玉,冰颊醉江潮。颂丰功,祝难老,沸民谣。

晓庭梅蕊初绽,定报鼎羹调。

龙衮方思勋旧,已覆金瓯名姓,行看紫泥褒。

重试补天手,高插侍中貂。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五)再用韵答李子永

君莫赋幽愤,一语试相开。

长安车马道上,平地起崔嵬。

我愧渊明久矣,独借此翁湔洗,素壁写归来。

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

买山自种云树,山下斸烟莱。

百炼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人世几舆台。

刘郎更堪笑,刚赋看花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灰]韵

水调歌头(其九)赋傅岩叟悠然阁

岁岁有黄菊,千载一东篱。

悠然政须两字,长笑退之诗。

自古此山元有,何事当时才见,此意有谁知。

君起更斟酒,我醉不须辞。回首处,云正出,鸟倦飞。

重来楼上,一句端的与君期。

都把轩窗写遍,更使儿童诵得,归去来兮辞。

万卷有时用,植杖且耘耔。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