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叹

文章关气运,要与理乱符。

谁知周赧末,犹胜秦皇初。

向来五星聚,奎躔遂华敷。

南北起周召,东西拟欧苏。

岂惟一时盛,万世垂楷模。

我虽季世产,闻道端不诬。

岂有苍精剑,铸自烧叶炉。

岂有轩辕鼎,散入蛮娘沽。

久幽世或有,速售理则无。

夕阳淡茅坞,荒烟正模糊。

形式: 古风

翻译

诗文关乎国运,应符合治乱之道。
谁能想到,周赧王末期尚且胜过秦始皇初立时。
从前五星相聚,天象吉祥繁盛。
南北兴起如同周公召公,东西人才媲美欧阳修苏轼。
何止一时兴盛,这是万世的典范。
我虽然生在衰世,但听到的道理却真实可信。
哪里会有用苍龙精铁铸造的剑,出自烧叶炼炉。
哪里会有黄帝时代的宝鼎,分散到蛮荒之地售卖。
长久被埋没的事物或许存在,急于求售的真理却不存在。
夕阳下的茅屋显得淡然,四周弥漫着朦胧的烟雾。

注释

气运:国家的运势。
理乱:治世与乱世。
周赧末:周赧王晚期。
秦皇初:秦始皇即位初期。
五星聚:天文现象,五颗星聚集。
奎躔:古代星宿名,象征吉祥。
华敷:繁荣昌盛。
周召:周公、召公,古代贤臣。
欧苏:指欧阳修和苏轼,宋代文豪。
季世:衰败的时代。
苍精剑:传说中的神剑。
烧叶炉:古代炼器的炉子。
轩辕鼎:黄帝时代的宝鼎。
蛮娘沽:蛮荒之地的市场。
久幽:长久被埋没。
夕阳淡:夕阳下景色的淡化。
茅坞:茅草屋。
荒烟:荒凉的烟雾。

鉴赏

这首宋诗《书叹》由黄宏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文章气运与社会治乱关系的深刻见解。首句“文章关气运,要与理乱符”,揭示了文学与时代命运的紧密联系,认为文章的兴衰反映了社会的治乱变迁。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周赧王末期与秦皇初年的不同,暗示即使在衰微之时,仍有优秀人才如周公、召公般涌现,如欧、苏般才学出众。

诗人进一步强调,这些杰出人物和他们的作品不仅是一时之盛,更是万世垂范的典范。然而,他自谦为末世之人,仍能感受到真理的存在,表明他对学问的追求并非虚妄。诗中提到的“苍精剑”和“轩辕鼎”象征着古代的珍贵文化,暗示即使在困厄之中,真正的文化瑰宝也不会轻易流失。

最后,诗人以夕阳照耀下的茅屋和荒烟弥漫的景象收尾,寓言世事沧桑,但真理和文化的光芒不会因时光而模糊,反而更显珍贵。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感慨与思考。

收录诗词(5)

黄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天姥岭

天姥连天横,我过如牛脊。

乃知李谪仙,梦游言过实。

徐生亦好奇,请问刘阮迹。

安知古仙人,太平入鬼域。

妖狐花满头,媚人强求匹。

流杯饮胡麻,磊块皆沙砾。

形式: 古风

题拟虹桥

父老桥边问我公,笑谈能办济水功。

天光分碧一千顷,晴影飞虹二百弓。

好与诸公来赏月,曾知此地亦垂虹。

乘风似有惊人语,压倒沧浪亭上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石䂬

谁赋阿房未霁虹,祇誇复道峭淩空。

那知海石驱来处,都在岩花晏坐中。

鲸背远冲千嶂雨,鳌头高占一天风。

漫郎更有中兴颂,倩把苍崖仔细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龟山禅寺赠僧柏庭

出世无心与世闻,好将踪迹远离群。

别来沧海孤舟月,归去青山半榻云。

顿觉有生皆幻梦,更寻无地避尘氛。

东林莲社诗盟在,相送河桥已夕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