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歌(其五)

日南午,大地元来没寸土。

天上天下独为尊,耀目连睛无可睹。

石巩痴,逢马祖,自己如空谁射弩。

三平了道劈开胸,不拄箭锋徒自苦。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翻译

太阳直射南半球,原本大地没有一寸土地。
在天与地之间,唯我独尊,耀眼夺目,无法直视。
石巩陷入痴迷,遇见马祖,自己如同虚空,无人能击中。
三平禅师修行之道深入骨髓,剖开心胸,无需倚仗箭矢,却独自承受苦楚。

注释

日南午:太阳直射南半球。
大地元来没寸土:原本大地没有一寸土地。
天上天下:在天与地之间。
独为尊:唯我独尊。
耀目连睛:耀眼夺目。
无可睹:无法直视。
石巩痴:石巩陷入痴迷。
逢马祖:遇见马祖。
自己如空:自己如同虚空。
谁射弩:无人能击中。
三平了道:三平禅师的修行之道。
劈开胸:剖开心胸。
不拄箭锋:无需倚仗箭矢。
徒自苦:独自承受苦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印肃所作的《十二时歌》系列中的一首,以"日南午"这一特定时间作为切入点,展现了独特的禅意和哲学思考。

首句"日南午,大地元来没寸土",描绘了正午时分,阳光直射大地,似乎连一寸土地都不存在的景象,暗喻此时万物仿佛被烈日蒸发,世间万物归于寂静,隐含着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暗示。

接下来的"天上天下独为尊,耀目连睛无可睹",强调了太阳在这一刻的至高无上,光芒耀眼,连眼睛都无法直视,象征着权威和真理的不可触及。

"石巩痴,逢马祖,自己如空谁射弩",通过"石巩痴"和"逢马祖"两个典故,寓言修行者面对自我认知的困境,如同石巩遇见智慧的马祖,意识到自己的空无,无人能射中真实的自我。

最后两句"三平了道劈开胸,不拄箭锋徒自苦",进一步深化主题,"三平了道"可能指的是修行的最高境界,"劈开胸"则意味着去除心障,"不拄箭锋"意味着不执着于任何外物,"徒自苦"则表达了若无正确方法,徒然苦修只会带来痛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日南午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入禅宗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虚无与修行的真谛,具有深刻的内涵。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十二时歌(其六)

日昳未,担板玄沙爱鳖鼻。

丧身失命几多人,张口送睛何处避。

不通宗,浑寐语,业识茫茫无本据。

盲参不体弄蛇人,常被弄蛇穿却鼻。

形式: 古风

十二时歌(其三)

食时辰,金牛作舞笑忻忻。

漆桶漆桶吃来□,参方谁识老婆心。

佛祖意,只如今,且无自己及他人。

雪峰指作一面镜,轮劫猕猴佩苦辛。

形式: 古风

十二时歌(其九)

黄昏戌,更点分明黑如漆。

一道常光绝世伦,来往不通金密积。

知不知,识不识,自古至今非外觅。

木女清宵何所为,混月闲吹无孔笛。

形式: 古风

十二时歌(其四)

禺中巳,报君学道无门户。

佛语诸经标此心,此心现时寂灭度。

本无迷,曷有悟,真我非身谁作做。

贪嗔痴爱属众生,达者无非涅槃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