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昭应王明府溪亭

靖节何须彭泽逢,菊洲松岛水悠溶。

行人自折门前柳,高鸟不离溪畔峰。

晓渭度檐帆的的,晚原含雨树重重。

轩车过尽无公事,枕上一声长乐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陶渊明无需再遇彭泽令,菊花小洲松岛水清澈。
过客自行折取门前柳,飞鸟不愿离开溪边山峰。
清晨渭水越过屋檐清晰可见,傍晚原野在雨中树木浓密。
华丽的马车过后没有公事烦扰,只有枕上悠扬的长乐钟声。

注释

靖节:陶渊明的别号。
彭泽:地名,指彭泽县,陶渊明曾任县令。
逢:相遇。
悠溶:形容水清澈而流动。
行人:过客。
自折:自己折取。
高鸟:飞鸟。
溪畔:溪边。
晓渭:清晨的渭水。
檐:屋檐。
帆的的:船帆清晰可见。
晚原:傍晚的平原。
轩车:华丽的车辆。
公事:公务。
枕上:枕头上。
长乐钟:古代的一种宫廷钟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开头“靖节何须彭泽逢,菊洲松岛水悠溶”两句,以轻松自如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使不去寻找那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彭泽),就近的环境也能找到美丽的自然景观。

接着,“行人自折门前柳,高鸟不离溪畔峰”两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境。行人会随手折下门前的柳枝,而高飞的鸟儿也不愿离开那些山溪旁的高峰,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喜爱。

“晓渭度檐帆的的,晚原含雨树重重”两句,则描绘了早晨与傍晚两种不同的景象。白天的阳光(晓渭)照耀在船帆上,给人以明朗之感;而到了傍晚,山谷中的树木则被薄雾和细雨所笼罩,显得更加深邃。

最后,“轩车过尽无公事,枕上一声长乐钟”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不问世事的心境。轩车是古代的车辆,这里指的是官员的车队,一旦这些车辆都经过了,意味着没有任何官方的公务需要处理;而“枕上一声长乐钟”则描绘了一种安详的生活状态,仿佛诗人正躺在床上,听着远处悠扬的钟声,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题崇圣寺简云端僧录

暮尘飘尽客愁长,来扣禅关月满廊。

宋玉逢秋空雪涕,净名无地可容床。

高云覆槛千岩树,疏磬含风一夜霜。

回首故园红叶外,只将多病告医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横水驿双峰院松

故园溪上雪中别,野馆门前云外逢。

白发渐多何事苦,清阴长在好相容。

迎风几拂朝天骑,带月犹含度岭钟。

更忆葛洪丹井畔,数株临水欲成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薛廷范从事自宣城至因赠

少年从事霍嫖姚,来自枫林度柳桥。

金管别筵楼灼灼,玉溪回首马萧萧。

清风气调真君辈,知己风流满圣朝。

独有故人愁欲死,晚檐疏雨动空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赠天卿寺神亮上人

五看春尽此江濆,花自飘零日自曛。

空有慈悲随物念,已无踪迹在人群。

迎秋日色檐前见,入夜钟声竹外闻。

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是浮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