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日汎舟游青山憩杨氏庵示诸生

岁序忽云夏,青春去安归。

天清风气朗,游子怀芳菲。

碧湖泛我舟,轻云湛晴晖。

入谷山寂寂,缘溪水围围。

翛然得幽憩,丹葩耀岩扉。

鸟声自歌呼,竹色相因依。

举觞伫遥念,日月如梭飞。

平生静中愿,岁晚无相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时光忽然已到夏季,青春离去何处回归。
天空清澈风儿和煦,游子心中怀念芬芳。
碧绿的湖面荡漾小舟,轻盈的白云映照着晴空。
深入山谷幽静无声,沿着溪流环绕四周。
悠然间找到一处静谧,红花在岩壁上闪耀。
鸟儿自在鸣叫,翠竹相互依偎。
举起酒杯遥想远方,时光匆匆如梭飞逝。
一生所愿在宁静中度过,晚年希望心愿不违逆。

注释

岁序:时节、年份。
青春:年轻美好的时光。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芳菲:花草的香气,代指美好的事物。
湛:清澈。
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丹葩:红花。
岩扉:岩石的门,代指山岩。
日月如梭: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平生:一生。
岁晚:晚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夏的景象,诗人在这个季节里乘舟游览青山,寻访幽静之地。诗中的意境平和、清新,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岁序忽云夏,青春去安归。”这两句表达了时光飞逝,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哀愁。诗人通过“云夏”二字,巧妙地描绘出初夏季节的模糊而又美好的景象。

“天清风气朗,游子怀芳菲。”这里,“天清风气朗”形容了晴朗的天气和清新的空气,而“游子怀芳菲”则是诗人对远行的人儿怀念着那未曾忘怀的美好事物。

“碧湖泛我舟,轻云湛晴晖。”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舟在碧绿的湖面上游弋的情景,“轻云”和“晴晖”共同营造出一幅生动的夏日风光图。

“入谷山寂寂,缘溪水围围。”诗人进入幽深的谷地,四周被静谧的山峦和潺潺的溪流所环绕,这里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也映射出一种寻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翛然得幽憩,丹葩耀岩扉。”诗人在这片幽深之地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翛然”形容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而“丹葩耀岩扉”则是对杨氏庵内景色的描绘。

“鸟声自歌呼,竹色相因依。”这两句通过鸟鸣和竹林的形象,增添了诗中的生动感。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也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平静与喜悦。

“举觞伫遥念,日月如梭飞。”诗人在此地举杯沉思,对流逝的时光感到无限感慨。“日月如梭飞”则是对时间迅速流逝的一个比喻。

“平生静中愿,岁晚无相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一生的愿望是在宁静中度过,而到了年老时,希望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不再有所违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夏景色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了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赏。诗中的意境清新自然,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岁月变迁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和(其二)

庭帏日听乌鹊喜,里社相思鸡凫肥。

独身浪走一万里,忽忽平生心事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再和

此生只合饮无何,懒读丹经学按摩。

得失塞翁无定在,浊清渔父有遗歌。

蛟龙快意生云雨,鱼鸟全身避网罗。

万事忘言君会否,月明来共舞婆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同邱直长和欧公三游洞韵

维舟下牢关,散策上西岭。

天风吹我裳,恍惚非人境。

丹崖翠壁明空山,呀然洞府葱茏间。

珊瑚为门玉为里,石骨千年凝绿髓。

伏龙奇鬼相回环,窗户玲珑五云起。

风马霓旌去不留,棋床丹灶岩之幽。

流水潺潺山寂寂,时有野鹤飞迎客。

提携琴酒聊一欢,呼取渔樵任争席。

日暮欲归归路迷,襟期浩荡谁当知。

好种桃花便终老,更寻何处武陵溪。

形式: 古风

如宁庵

川原相萦纡,林谷递深秀。

步迎流水声,聒聒新雨后。

怆然瞻故丘,乔木百年旧。

精庐跨略彴,苔竹故幽茂。

忆昔戏绿阴,怡悦年方幼。

蹉跎今白发,寒暑厌相寇。

区区济物心,已矣真大谬。

请寻遂初赋,泉石长枕漱。

形式: 古风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