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纪所作,名为《感废》。诗中描绘了一幅废墟上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变迁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感慨。
首句“平泉一废春谁主”,以“平泉”这一昔日繁华之地的废弃,引出对春天主人的疑问,暗含了对往昔荣华不再的感慨。接着,“开过蔷薇几度花”一句,以蔷薇花的多次开放,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同时也暗示着人事的变迁。
“惟有夕阳知世态,不堪芳草遍天涯。”夕阳象征着时间的终结,它见证了世态炎凉,而芳草则代表了生命的延续与无尽的远方,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鹤仙动说千年事,燕子都归百姓家。”鹤仙与燕子分别代表着高远与平凡,它们的对话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变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最后,“怪见向来歌舞地,何人于此种桑麻。”诗人惊讶于昔日歌舞升平之地如今却有人在辛勤耕作,这种反差引发了对过去与现在的反思,体现了对社会变迁的敏感洞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繁华与衰败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