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落叶》由明末清初诗人钱继章所作,通过描绘落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流转的深刻感悟。
首句“负薪出南郭,危啸上东门”,描绘了诗人背负柴薪,走出城郭,登上东门的情景。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劳作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面对生活艰辛的坚韧态度。接着,“丈夫志不死,飘泊不足论”一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虽身处飘泊之中,但内心志向不灭,对生活的态度坚定而乐观。
“归来问黄叶,积坠无晨昏”,诗人回到家中,看到满地黄叶,不禁思考起时间的流逝。这里的“黄叶”既是自然界的象征,也是时间流逝的隐喻,它既不分昼夜地落下,又累积成堆,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最后,“虽怀剥落感,生气归其根”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虽然感到岁月的剥蚀和生命的脆弱,但依然坚信生命的力量和希望,因为“生气归其根”,即生命之源始终存在,给予人们继续前行的动力。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
综上所述,《落叶》一诗通过对落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命运的深刻洞察与思考,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