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宜春偶成十六韵寄朝中知己

水香甘似醴,知是入袁溪。

黄竹成丛密,青萝夹岸低。

煖流鸂鶒戏,深树鹧鸪啼。

黄犬惊迎客,青牛困卧泥。

有村皆绩纺,无地不耕犁。

乡曲多耆旧,逢迎尽杖藜。

殷勤倾白酒,相劝有黄鸡。

归老官知忝,还乡路不迷。

直言干忌讳,权路耻依栖。

拙学趋时态,闲思与牧齐。

稻粮饶燕雀,江海溢凫鹥。

昔共逢离乱,今来息鼓鼙。

恩仁沾品物,教化及雕题。

上贡贞元禄,曾叨宠记批。

何须归紫禁,便是到丹梯。

珍重长安道,从今息马嘶。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翻译

水香甜如美酒,应是流入袁溪边。
黄竹丛生密集,青藤缠绕岸边低垂。
暖流中鸳鸯嬉戏,深处树林鹧鸪鸣叫。
黄狗惊喜迎接客人,青牛疲倦卧在泥地。
每个村庄都有妇女纺织,每处田地都见农夫耕犁。
乡间多是年长者,迎接访客都持拐杖。
热情招待白葡萄酒,劝饮黄鸡以示欢迎。
我深知年老为官愧疚,回归乡土不再迷茫。
直言触犯禁忌,权谋之路不屑依附。
拙劣的学习迎合时势,闲暇时思想与牧童相似。
稻谷丰饶吸引燕雀,江海满溢着水鸟。
过去共历战乱,如今这里已安宁。
恩惠仁德普照万物,教化深入偏远之地。
曾因贞元年间贡品受赏,荣幸得皇帝批阅。
无需回到皇宫,此地即如登天梯。
珍重长安之路,从此马蹄声息。

注释

醴:美酒。
袁溪:地名,可能指袁州的溪流。
鸂鶒:水鸟,鸳鸯的一种。
藜: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拐杖。
贞元禄:贞元年间朝廷的俸禄。
紫禁:皇宫。
丹梯:比喻升天的阶梯,此处指家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归属之情。

水香甘甜如同佳酿,袁溪的清流在诗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黄竹丛生,青萝低垂,营造出一种幽静自然的氛围。煖暖的溪水中有鸳鸯戏耍,深邃的树林里传来鹧鸪的啼叫声,显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感受。

黄犬惊吠迎接过往行客,青牛在泥地上安逸卧息,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乡间的平静与和谐。村落中人们忙于绩纺,田野里无一处不被耕犁,描绘了一幅勤劳人民的生活图景。

乡间的小路曲折,充满着熟悉和古老的情怀,每一次相遇都如同老友重逢。殷勤地倾倒白酒,互相劝酒,享受着有黄鸡相伴的美好时光。诗人对归老的官职感到内疚,但回到乡间的路却不会迷失。

直言不讳,敢于抨击时弊,这种性格让诗人在权力之道上感到羞愧和依栖。拙学而趋炎凉世态,闲暇时光与牧童为伴,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疏离和超脱。

稻米充裕,连燕雀都不需忧虑,江海之富如同溢出的凫鹥,昔日的战乱已成为过去,现在是和平安宁的时光。恩泽普及于万物,教化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诗人曾上贡珍贵的元禄茶叶,受过皇家的宠赐与记批,这些都显示了诗人的社会地位。何须返回那遥远的紫禁城,眼前的丹梯已足以安身。

珍重的是长安大道,从今往后便不再策马嘶鸣。这是一种对现状的满足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表达。

收录诗词(4)

袁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

古诗东峰上,登临兴有馀。

同观白简使,新报赤囊书。

几处闲烽堠,千方庆里闾。

欣欣夏木长,寂寂晚烟徐。

战罢言归马,远师赋出车。

因知越范蠡,湖海意何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

寒涧留不息,古藤终日垂。

迎风仍未定,拂水更相宜。

新花与旧叶,惟有幽人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惠文太子挽歌

寒仗丹旄引,阴堂白日违。

暗灯明象物,画水湿灵衣。

羽化淮王去,仙迎太子归。

空馀燕衔土,朝夕向陵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鸿门行

少年买意气,百金不辞费。

学剑西入秦,结交北游魏。

秦魏多豪人,与代亦殊伦。

由来不相识,皆是暗相亲。

宝马青丝辔,狐裘貂鼠服。

晨过剧孟游,暮投咸阳宿。

然诺本云云,诸侯莫不闻。

犹思百战术,更逐李将军。

始从灞陵下,遥遥度朔野。

北风闻楚歌,南庭见胡马。

胡马秋正肥,相邀夜合围。

战酣烽火灭,路断救兵稀。

白刃纵横逼,黄尘飞不息。

虏骑血洒衣,单于泪沾臆。

献凯云台中,自言塞上雄。

将军行失势,部曲遂无功。

新人不如旧,旧人不相救。

万里长飘飖,十年计不就。

弃置难重论,驱马度鸿门。

行看楚汉事,不觉风尘昏。

宝剑中夜抚,悲歌聊自舞。

此曲不可终,曲终泪如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