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挽王烈妇》由清代诗人卓梦采所作,通过描绘王烈妇的形象与事迹,展现了其英勇与忠诚的品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将王烈妇的悲剧命运与高尚情操刻画得淋漓尽致。
首联“英风直欲抗眉须,巾帼流中烈丈夫”以强烈的对比手法,赞扬王烈妇的英勇气概,即便在女性群体中也如同刚毅的男子汉一般。这里的“英风”不仅指外在的英勇,更包含了内在的坚韧与不屈。
颔联“五月香奁调玉瑟,三年苫次冷冰壶”则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展现了王烈妇生活中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五月调瑟,暗示着她生活的宁静与优雅;而三年苫次,则是她面对丧夫之痛,独自承受的艰难岁月。这里通过乐器与物品的象征意义,表达了王烈妇内心的复杂情感。
颈联“深宵寂寂悲寒蚓,荒冢凄凄卧野狐”进一步深化了王烈妇的孤独与哀伤。深夜的寂静与寒冷,以及荒冢旁的野狐,都营造出一种凄凉与孤寂的氛围,形象地描绘了她失去伴侣后的孤独与痛苦。
尾联“凭吊夜台双影里,可曾重结倡随乎”则是对王烈妇命运的深刻反思。在夜台(墓地)的双影中,诗人询问她是否还能与亡夫再次结伴而行,既是对王烈妇忠诚与爱情的赞美,也是对其命运悲剧的同情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王烈妇生前生活与死后哀悼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与悲剧色彩,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