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鼓山避难时的生活与心境。诗人以“诛茆巢栖处”开篇,形象地描述了隐居之所的简朴与自然,身处“逍遥物外天”,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接着,“茑萝常绊枕,狙猱欲偷筵”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生物的灵动与和谐共存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隐居生活的自然与自在。
“烽火关山隔,咆哮梦寐连”则描绘了外部世界的动荡与隐居生活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通过“隔”与“连”的巧妙运用,表达了隐士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与内心的超脱。
“无心看野鸟,洗耳听幽泉”进一步深化了隐士的心境,他不再为外界事物所动,而是沉浸在自然的声音与景色之中,寻求心灵的净化与平和。
“煮石坚仍在,敲诗记罕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艺术创作的热情,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记录。
最后,“夜深岩气静,长抱白云眠”以夜深人静、岩石沉寂的场景结束,隐喻着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得到彻底的安宁与解脱,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避难山林中的独特体验与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艺术与精神自由的深刻思考与追求,具有浓郁的隐逸情怀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