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马山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
首句“经年不挂放参牌”,点出这位僧人多年以来,不再参与常规的佛事活动,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接着,“自拟将身活活埋”一句,形象地表达了他愿意将自己的生命融入自然,与大地同在的心愿。
“病后止存真面目”,诗人通过这一句,揭示了病痛之后,这位僧人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接近真实的自我。“梦中无复旧恢谐”,则反映了他在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深刻反思,似乎过去的欢愉与玩笑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入思考。
“白云共住寒分榻,红树当门影接街”,这两句描绘了僧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他与白云为伴,与红树相依,生活简单而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最后,“蛙鼓未终虫韵继,知音何处觅同侪”,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在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中,或许能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马山在自然与内心的双重探索中,寻求生命真谛的过程,充满了深邃的哲思和对自然美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