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
乾坤是易原非画,心性何形得有尘?
莫道先生学禅语,此言端的为君陈。
这首诗由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所作,名为《示诸生三首(其一)》。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和心学大师,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中首先强调了个体的内在价值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这句话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真和天赋,无需向外寻求或依赖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接着,诗人提出“但致良知成德业”,即通过追求内心的良知来成就品德与事业,反对仅仅在书本知识上浪费精力,暗示了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性。
进一步地,诗人以“乾坤是易原非画,心性何形得有尘?”这两句,表达了宇宙万物的本质与人心的纯净,认为天地自然的规律并非人为的创造,而人心的本性也应保持纯净无染,不应被外在的物质世界所污染。最后,诗人以“莫道先生学禅语,此言端的为君陈”结束,表明自己并非在传授禅宗的教义,而是基于自己的哲学思考,向读者阐述了一种关于自我认知、道德修养与内心纯净的深刻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王守仁心学的核心思想——“致良知”,强调了个体内在的道德自觉与自我完善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内省和实践来达到心灵的纯净与道德的高尚。
不详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人人有路透长安,坦坦平平一直看。
尽道圣贤须有秘,翻嫌易简却求难。
只从孝弟为尧舜,莫把辞章学柳韩。
不信自家原具足,请君随事反身观。
长安有路极分明,何事幽人旷不行?
遂使蓁茅成间塞,仅教麋鹿自纵横。
徒闻绝境劳悬想,指与迷途却浪惊。
冒险甘投蛇虺窟,颠崖堕壑竟亡生。
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
谁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却是谁?
知得良知却是谁,自家痛痒自家知。
若将痛痒从人问,痛痒何须更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