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蝉

翠竹高梧夹后溪,劲风危露雨凄凄。

那知北牖残灯暗,又送西楼片月低。

清夜更长应未已,远烟寻断莫频嘶。

羁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翠绿的竹子和高大的梧桐树夹杂在后溪两侧,强劲的风吹过,露水带着凄凉的雨意。
谁能想到,在北窗下,昏黄的残灯下显得更加暗淡,又看见西楼上的月亮低垂落下。
深夜似乎更加漫长,希望它不要轻易结束,远处的烟雾寻找断续的痕迹,不要频繁地鸣叫。
漂泊在外的人今晚仿佛过了三年,连寒冷的被褥都不整理,只等待天明的公鸡报晓。

注释

翠竹:青翠的竹子。
高梧:高大的梧桐树。
危露:危险或陡峭的露珠,形容露水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北牖:北方的窗户。
残灯:灯火微弱,即将熄灭。
西楼:西方的楼阁。
远烟:远方的炊烟或雾气。
羁人:漂泊在外的人。
寒衾:寒冷的被子。
曙鸡:报晓的公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冷清的夜景。翠竹高梧夹护着后溪,给人以幽静深远之感。劲风中带有危露,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整个气氛显得凄凄惨惨。此情此境,让人不禁联想到夜晚的寂寞与孤独。

诗人通过“那知北牖残灯暗”一句,转向室内的景象。北牖,即北窗,残灯暗淡无光,不仅是视觉上的描绘,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心境的寂寞。而“又送西楼片月低”则继续强化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感,西楼下的那一片月亮似乎也在诉说着夜的深沉。

接下来的“清夜更长应未已,远烟寻断莫频嘶”表达了诗人对夜的深长和无尽的感受。远烟寻断,即便是有烟火,也是断续不连,给人以孤独与凄凉之感。而“莫频嘶”,则是在提醒自己或他人不要过度发出声响,以免打破这夜晚的宁静。

最后,“羁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一句,通过将夜晚中的自己比作三岁孩童,表达了诗人心中对于温暖与安全的渴望。羁人,即被羁留的人,感受到的是无法逃脱的孤独和无奈。而“不整寒衾待曙鸡”,则是说即便是在这样寒冷的夜晚,也只能裹着被子等待天亮,不得不显露出一种无助与无依。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深秋夜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孤独、寂寞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

收录诗词(158)

唐彦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 号:鹿门先生
  • 籍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 生卒年:?~893

相关古诗词

奉使岐下闻唐弘夫行军为贼所擒伤而有作

报国捐躯实壮夫,楚囚垂欲复神都。

云台画像皆何者,青史书名或不孤。

散卒半随袁校尉,寡妻休问辟司徒。

闻君败绩无归计,气激星辰坐向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玫瑰

麝炷腾清燎,鲛纱覆绿蒙。

宫妆临晓日,锦段落东风。

无力春烟里,多愁暮雨中。

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金陵九日

野菊西风满路香,雨花台上集壶觞。

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

绿酒莫辞今日醉,黄金难买少年狂。

清歌惊起南飞雁,散作秋声送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金陵怀古

碧树凉生宿雨收,荷花荷叶满汀洲。

登高有酒浑忘醉,慨古无言独倚楼。

宫殿六朝遗古迹,衣冠千古漫荒丘。

太平时节殊风景,山自青青水自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