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首(其二十三)

马祖捧出菱花镜,王老亲拈白玉槌。

一击当阳令瓦碎,此心能有几人知,两个分明是赤眉。

风前月下扬家丑,笑倒灵山老古锥。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故事为背景,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意味。首先,“马祖捧出菱花镜,王老亲拈白玉槌”两句,通过“菱花镜”与“白玉槌”的形象,隐喻了智慧与行动的力量。马祖(道一禅师)手持菱花镜,象征着洞察世事的智慧;王老(王居士)亲自拿起白玉槌,代表了实际行动的决心。这两者结合,暗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重要性。

接着,“一击当阳令瓦碎”一句,借用历史典故,描述了一击之力足以打破固有的僵局,暗指通过智慧与行动的结合,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难题,打破内心的束缚。这句诗不仅富有力量感,也蕴含了禅宗中“一念即空”的思想,强调了瞬间的觉醒与改变。

“此心能有几人知”则表达了对这种深刻领悟与行动的罕见性,以及它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巨大影响。这句话既是对上文情境的总结,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发,鼓励人们去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

“两个分明是赤眉”一句,通过“赤眉”这一历史人物的象征,进一步强调了坚定的信念与行动的力量。赤眉在这里代表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与前文的智慧与行动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禅宗哲学场景。

最后,“风前月下扬家丑,笑倒灵山老古锥”两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收尾,将严肃的禅宗道理融入日常生活的情境之中。在风月之下,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不仅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过程,也是一种释放与解脱的方式。通过这样的行为,不仅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还能引发周围人的共鸣与笑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这里的“灵山老古锥”可能指的是禅宗的古老传统或智慧,通过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传播,使得禅宗的精神更加贴近大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巧妙地融合了禅宗的智慧与生活的哲理,既富有深度又不失趣味,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颂古三十首(其二十四)

上庵竖起拳头,赵州左眼半斤。

下庵竖起拳头,赵州右眼八两。

君看陕府铁牛,何似嘉州大像。

若谓总没诸讹,露柱灯笼合掌。

形式: 偈颂

颂古三十首(其二十五)

云门一枚糊饼,天下衲僧咬嚼。

若非铁作牙关,往往完圞吞却。

吞时易,吐时难,莫道从来曲一般。

踏看韶阳关捩子,方能平地起波澜。

形式: 偈颂

颂古三十首(其二十六)

赵州门户,都无关锁。侍者粗心,当头蹉过。

灵利沙弥,珍重便行。

这里下一转语,夜深归堂向火。

形式: 偈颂

颂古三十首(其二十七)

赵州庭前柏,何似门外柳。

大尽三十日,小尽二十九。

更问事如何,合却□生口。

形式: 偈颂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