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浮丘郑助教兼柬董记室

西胶博士金门客,白马青袍夹城陌。

天池种藻上林花,身受皇恩不顾家。

春风几见桥门柳,禄米唯应足沽酒。

囊无一物寄妻孥,箧有空书示僚友。

忆昨骊驹未别乡,新宁山水竞风光。

县人争揖芭蕉馆,墨客都寻柿叶房。

六平山下秋同屐,半占峰南夜联席。

别后相思何处寻,凤台碧草连天色。

王门记室最情亲,官暇相过德有邻。

飞札定应思漫士,因风也或寄樵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奉寄浮丘郑助教兼柬董记室》描绘了一位西胶博士,身着白马青袍,行走在繁华的夹城小道上。他享受着皇家恩典,却似乎对家庭生活有所忽略,春风中欣赏着桥边的柳树,仅满足于用俸禄买酒自娱。他的行囊空空,没有财物寄给家人,只有书籍留给朋友,寄托思念。

诗中回忆起离乡时的热闹场景,新宁山水间的美景和当地人们的热情款待,如芭蕉馆的谦恭礼遇和柿叶房的文人雅集。秋天在六平山下共游,夜晚在半山峰南畅谈,这些美好的记忆成为别后的思念之源。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郑助教和董记室的深情厚谊,期待他们能在闲暇时想起自己这个“漫士”,并通过信札或风声传递问候,哪怕是对山野樵夫。整首诗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与生活的感慨。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答黄嗣杰兼柬王介轩先辈

沙馆忽归梦,枫州空月明。

与君别来凡几日,相思不觉闻秋声。

来清小苑霜初肃,扶留叶大甘蔗熟。

青山绕舍云半间,黄菊吹香酒千斛。

瀛洲仙侣久忘机,昔时骢马今布衣。

共君兄弟日携手,閒看孤鸿天外飞。

形式: 古风

书漫士为陈拙脩绘沧洲别墅

金堤沙北镜湖东,前窥筹岭后炉峰。

沧洲老人年七十,朝朝宴坐于其中。

葛巾竹杖何萧散,卧爱清晖不知晚。

魏阙青云梦里过,谢池碧草吟中满。

五岳仙游去路深,击鲜子舍费千金。

如何白发沧洲上,野鹤閒云一片心。

龙涎酒盏鸬鹚勺,远胜仙家大玄酪。

送客天明水鸟啼,弹弦夜静檐花落。

龙门高士扫新图,挥霍霜毫倒墨壶。

京国浮丘亦知己,题诗早晚寄东湖。

形式: 古风

送林彦衡子婿游汉赴嘉禾吉期

蜀葵初黄柳飞雪,棹歌声里行人别。

别思空随海上波,客心已醉吴中月。

嘉禾山水盛繁华,才子今游若到家。

金屏射中双栖鸟,红烛争开并蒂花。

问君今年二十几,大颡疏眉有如此。

少君不愧鲍家郎,乐广应期卫公子。

冰玉相亲情更多,泮林官况近如何。

为言白首甘藜藿,岂望青云到薜萝。

形式: 古风

空江秋篴浮丘郑助教索予赋之

桓家野王弄秋玉,流落秋亭半枝竹。

君山老人何处归,梦入潇湘洞庭曲。

浮丘仙客五湖心,复向沧波学凤吟。

不吹玉塞梅花调,不奏青楼杨柳音。

商声迟迟羽声急,寒苇飞花露香入。

水灵解佩撇波来,山魅吹灯倚云泣。

万事无心一叶舟,夜寒星斗落船头。

数声绝岛鱼龙曙,三弄澄潭雁鹜秋。

初闻凤在冈,倏尔鼍吟水。

天籁风泉何处鸣,落木寒狷一时起。

浮丘子,通灵仙,汗漫终悬魏阙情。

曲终又欲蓬莱去,日抱云璈朝玉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