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云阳邹儒立少府侍奉还京师

建中即藩守,天宝为侍臣。

历观两都士,多阅诸侯人。

邹生乃后来,英俊亦罕伦。

为文颇瑰丽,禀度自贞醇。

甲科推令名,延阁播芳尘。

再命趋王畿,请告奉慈亲。

一钟信荣禄,可以展欢欣。

昆弟俱时秀,长衢当自伸。

聊从郡阁暇,美此时景新。

方将极娱宴,已复及离晨。

省署惭再入,江海绵十春。

今日阊门路,握手子归秦。

形式: 古风

翻译

建中年间担任藩镇守臣,天宝时期是朝廷重臣。
遍览长安洛阳的士人,多有接触各地诸侯。
邹生后来崭露头角,才智出众世间少有。
文章瑰丽多彩,品性纯正敦厚。
科举中名列前茅,声誉传播于延阁。
两次受命到京城任职,请求告假以侍奉慈母。
俸禄丰厚是荣耀的象征,可以尽享欢乐。
兄弟皆才华横溢,未来大道将展现才能。
暂且在郡阁闲暇时光,欣赏这美好的时景。
正要尽情享受宴乐,又到了离别的清晨。
再次进入官署感到惭愧,已在江南度过十个春秋。
今日站在阊门的路上,握着手送你回秦地。

注释

建中:唐代宗李豫的年号。
藩守:地方的封疆大吏。
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侍臣:皇帝身边的臣子。
两都:指长安和洛阳,唐朝的两大都城。
邹生:诗中提到的人物,具体身份不详。
罕伦:非常杰出,无人能比。
甲科:古代科举考试中的高等级。
延阁:古代藏书和讲学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昆弟:兄弟。
长衢:宽阔的大道,比喻仕途。
阊门:苏州的西门,泛指城门。
秦:古地名,这里指陕西一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建中和天宝年间先后担任藩守和侍臣的经历,见证了多位士人和诸侯。诗中的"邹生乃后来"可能指的是云阳邹儒立,这位青年才俊出类拔萃,与同时代的人相比颇为罕见。诗中还提到了作者对其文学才能的赞赏,认为他的文章瑰丽、禀度自如,而且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再命趋王畿,请告奉慈亲"表明邹儒立再次受命前往某地,而作者则是请求他转达对家人或上级的敬意。"一钟信荣禄,可以展欢欣"这句话透露出了一种庆幸和愉快的心情,似乎在庆祝某个吉祥的事件。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昆弟(兄弟)都很有才华,而作者自己则是在官府中度过时光,偶尔也会感到美好时光的到来。然而,这种愉悦的宴席很快就结束了,再次回到了职责和离别的忧伤之中。

最后几句"今日阊门路,握手子归秦"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在阊门相送的情景,友人将返回秦地(今陕西一带),而作者则留下深深的怀念和不舍。整首诗通过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对友人的赞美,展现了一种淡淡的离愁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送元锡杨凌

荒林翳山郭,积水成秋晦。

端居意自违,况别亲与爱。

欢筵慊未足,离灯悄已对。

还当掩郡阁,伫君方此会。

形式: 古风

送丘员外还山

长栖白云表,暂访高斋宿。

还辞郡邑諠,归泛松江渌。

结茅隐苍岭,伐薪响深谷。

同是山中人,不知往来躅。

灵芝非庭草,辽鹤委池鹜。

终当署里门,一表高阳族。

形式: 古风

送令狐岫宰恩阳

大雪天地闭,群山夜来晴。

居家犹苦寒,子有千里行。

行行安得辞,荷此蒲璧荣。

贤豪争追攀,饮饯出西京。

樽酒岂不欢,暮春自有程。

离人起视日,仆御促前征。

逶迟岁已穷,当造巴子城。

和风被草木,江水日夜清。

从来知善政,离别慰友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

郁郁杨柳枝,萧萧征马悲。

送君灞陵岸,紏郡南海湄。

名在翰墨场,群公正追随。

如何从此去,千里万里期。

大海吞东南,横岭隔地维。

建邦临日域,温燠御四时。

百国共臻奏,珍奇献京师。

富豪虞兴戎,绳墨不易持。

州伯荷天宠,还当翊丹墀。

子为门下生,终始岂见遗。

所愿酌贪泉,心不为磷缁。

上将玩国士,下以报渴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