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虞山反正有奇功,只奈群凶尚怙终。
夜夜霜寒湖畔月,杜鹃声里痛哀鸿。
这首诗描绘了虞山在平定叛乱中的重要角色,同时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中不改恶习之人的无奈与愤慨。诗中运用了“霜寒”、“湖畔月”和“杜鹃声”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以此映射出百姓的苦难生活。尤其是“痛哀鸿”三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受苦民众深切的同情与关怀。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其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和人文关怀。
不详
诸生。生于道光六年。深于经学,诗学三唐,擅书艺,工诗词。著有养斋诗文集五卷。邑志传儒林
身世两不知,闭户空山下。
夜深阶苔上,明月清光泻。
世人仅干禄,读书无所施。
岂知方寸间,乃足百世师。
名山有事业,最下乃文词。
浩然气能直,穷达两相宜。
悠悠百世下,此意当谁知。
为学贵有用,读书不在多。
一卷太公书,汉室定山河。
煌煌孔与孟,书亦无几何。
用之致唐虞,舍之足咏歌。
惜哉词章士,著述徒纷罗。
月明犬吠逼荒村,鹤唳风声警梦魂。
频岁置身豺虎窟,始知高卧即天恩。
击楫中流望八荒,银涛千里白如霜。
胸中浩浩良无尽,自与江流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