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汪仁甫

斜河炯炯雁飞飞,老却斯人天未知。

三径秋光犹在菊,一年心事可无诗。

岁华迅似离弦箭,愁思多于盈杼丝。

寂寂空山明月里,谁拈霜竹倚风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斜阳照耀下大雁飞翔,岁月匆匆无人知
秋日的小径仍有菊花,一年的心情怎能无诗
时光如离弦之箭飞逝,忧愁多得胜过织布的线
寂静的山中明月照耀,又有谁能独自倚风抚弄霜竹

注释

斜河:夕阳。
炯炯:明亮的样子。
雁:大雁。
斯人:此人,指诗人自己。
天未知:岁月匆匆,无人察觉。
三径:隐士住处的小路。
秋光:秋日的阳光。
菊:菊花。
心事:内心的情感或想法。
无诗:没有诗来表达。
岁华:岁月。
迅似:如同。
离弦箭:射出的箭。
愁思:忧虑和思绪。
盈杼丝:满梭的线,比喻愁绪繁多。
寂寂:寂静无声。
空山:荒凉的山。
霜竹:经霜的竹子。
倚风:依靠微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开头两句“斜河炯炯雁飞飞,老却斯人天未知”勾勒出一幅秋景图,河水在斜阳下闪耀着金光,而大雁排列成行飞翔,但诗人的心境却是淡漠,不为世俗所扰。

“三径秋光犹在菊,一年心事可无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内心的宁静。三径,即指庭院中的小路,秋天的阳光依然洒在菊花上,而诗人一年中所思所感却不必通过诗歌来表达,这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岁华迅似离弦箭,愁思多于盈杼丝”则是对时光易逝和内心忧虑的抒发。岁月像离弦之箭一般飞逝,而诗人的愁思却比织布机上的纱线还要多,这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最后两句“寂寂空山明月里,谁拈霜竹倚风吹”描绘了一幅深山明月、孤独自在的情景。诗人似乎在询问,在这宁静的山中,有谁会像自己一样,拈着霜打后的竹子,靠在风中低吟呢?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淡远的情感和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高洁情怀。

收录诗词(127)

吴锡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元范。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

  • 字:元伦
  • 号:兰皋
  • 籍贯:徽州休宁
  • 生卒年:1215—1276

相关古诗词

次韵逢原偶兴

曾共清灯坐夜阑,依然故我只儒酸。

昏眸但觉看山易,倦足方知行路难。

扪虱坐谈思傲睨,闻鸡起舞叹衰残。

閒中恰续无功记,以醉为乡尽自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答吴仲山

声利驱人万毂忙,何如林下玩幽芳。

一池草色春不尽,半树梅花月也香。

古锦忽分诗眼巧,短笺难寄话头长。

相望正恨相逢晚,莫惜来过剪韭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谢元寿

曾被儒冠误,谋生事事疏。

洲无千树橘,家有五车书。

叠石和苔斸,移梅带雪锄。

好非人所好,习气未能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老境

老境已骎骎,功名负壮心。

昏眸云雾隔,短鬓雪霜侵。

身为贫长客,诗因病懒吟。

春山归未得,门径藓花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