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人言紫绶有光辉,不二心观似草衣。
尘劫自营还自坏,禅门无住亦无归。
松根穴蚁通山远,塔顶巢禽见海微。
每话南游偏起念,五峰波上入船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所作,名为《和刘驾博士赠庄严律禅师》。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佛学修行之深远感悟与赞美的诗句。
开篇“人言紫绶有光辉,不二心观似草衣”两句,通过紫绶(一种丝织物)和草衣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禅师庄严律在佛法修行上的纯净与不染尘埃之美德。紫绶代表高贵、光辉,而草衣则象征简单、自然,不二心则是对禅师一心向佛、不为外物所动摇的赞誉。
接着“尘劫自营还自坏,禅门无住亦无归”两句,表达了世间万物皆是无常变化,人生如梦,而修行禅法则须超脱世间恩怨、得失,不执着于任何一处或归宿。
“松根穴蚁通山远,塔顶巢禽见海微”两句,从自然景观中描绘出禅师的智慧与境界。松根下小小的昆虫能穿越大山,显示了不起眼目的努力与坚持;塔顶之鸟望向远方的大海,展现了高瞻远瞩、胸怀宽广。
最后,“每话南游偏起念,五峰波上入船扉”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师南游时的思考和对其精神境界的赞叹。五峰波上,即是在险峻的山脉之巅,或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亦能安然入船,象征着心灵的平静与坚定。
整首诗通过深邃的意境和精炼的笔触,展现了禅师庄严律不仅在佛法上的造诣,更在其对待世间万物、修行态度上所体现出的超凡脱俗之美。
不详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竺庙邻钟震晓鸦,春阴盖石似仙家。
兰台架列排书目,顾渚香浮瀹茗花。
胶溜石松粘鹤氅,泉离冰井熨僧牙。
功成名著扁舟去,愁睹前题罩碧纱。
清秋看长鹭雏成,说向湘僧亦动情。
节屋折将松上影,印龛移锁月中声。
野人陪赏增诗价,太尉因居著谷名。
闲想此中遗胜事,宿斋吟绕凤池行。
病居废庙冷吟烟,无力争飞类病蝉。
槐省老郎蒙主弃,月陂孤客望谁怜。
税房兼得调猿石,租地仍分浴鹤泉。
处世堪惊又堪愧,一坡山色不论钱。
冲风仍蹑冻,提辔手频呵。
得事应须早,愁人不在多。
雪田平入塞,烟郭曲随河。
翻忆江涛里,船中睡盖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