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伐木久不歌,谷风竟谁陈。

文叔为天子,严陵乃故人。

贵贱既殊绝,物色何殷勤。

三召始能至,再顾不得臣。

迹远交始全,道诎身乃伸。

清风激颓俗,馀辉映千春。

至人在师世,大贤贵亨屯。

所以风云遇,渭水投竿纶。

而我濩落士,偶然挂簪绅。

功成拂衣去,垂钓沧浪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咏史》由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与自身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伐木久不歌,谷风竟谁陈”,以伐木与谷风的隐喻,暗示了历史人物的沉寂与被遗忘,引出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探寻。接着,“文叔为天子,严陵乃故人”两句,提到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与东汉初年隐士严光(字子陵)的友情,强调了历史中真挚友谊的珍贵。

“贵贱既殊绝,物色何殷勤”则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接下来的“三召始能至,再顾不得臣”描绘了严光三次被刘秀召见,但最终选择归隐的故事,展现了对自由与独立人格的向往。

“迹远交始全,道诎身乃伸”表明了在远离尘嚣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更加纯粹,而在社会规则束缚下,个体的自由与尊严可能受到限制。这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

“清风激颓俗,馀辉映千春”赞扬了像严光这样的历史人物,以其高尚品德和行为,能够激励后世,影响深远。最后,“至人在师世,大贤贵亨屯”表达了对真正道德领袖和伟大贤者的敬仰,认为他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高尚品质。

“所以风云遇,渭水投竿纶”引用了姜太公钓鱼渭水的典故,象征着机遇与才华的相遇。而“而我濩落士,偶然挂簪绅”则是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为落魄之士,却也偶有机会参与社会事务,体现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联系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自我处境的反思,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保持自我价值与道德操守的主题。

收录诗词(1563)

区大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入毗陵

才及荆南界,已听吴趋吟。

云阳去方始,闾浦遂前临。

包橘洞庭岸,宿莽具区浔。

节物随行变,风潮无厌侵。

问我胡闻见,不惮历高深。

自多往古慕,匪直远游心。

此邦有季子,是我夙所钦。

其人没已久,英风流至今。

如何末世士,声利竟相寻。

昔贤轻脱踪,末路重分金。

鸱鸢嚇腐鼠,鸾凤翔丹林。

誓将返吾驾,没齿首阳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虎丘山作

涉江数百里,历览苦未厌。

饮水过南零,采茶入阳羡。

兹山隐平陆,彩翠扬芳甸。

周峙转绿畴,环流伏昏堑。

近瞩俯长洲,远眺纡吴岘。

灵閟迹多幻,精韬形屡变。

虎踞丘藏金,龙去泉沉剑。

崖坼涧无底,海涌流常溅。

触耳易骇闻,寓目非常见。

且娱耳目玩,孰资有无辨。

改步换丘壑,四时等游宴。

荒台麋鹿上,广石笙歌占。

解佩尽佳人,褰兰多秀彦。

别有幽深处,是为松竹院。

喧寂非一趣,静躁亦殊眷。

战胜貌自肥,道充物固贱。

寄言来游客,兹理可深念。

形式: 古风

七里滩作

结发事远游,所愿栖名岳。

遇有会心处,便欲终焉托。

挂帆严子濑,鸣舷富春郭。

夙怀高尚踪,始果还山诺。

潭影湛虚明,林光递回薄。

落蕊送归潮,惊湍赴遥壑。

道在想冥鸿,志修岂屈蠖。

濯缨暮流清,巢云归鸟乐。

考槃在南涧,还耕趁东作。

灭迹期天民,遗荣谢人爵。

形式: 古风

登钓台作

黄鹄游太清,燕雀守丘樊。

伟哉严子陵,不屈万乘尊。

为士固有志,何心恋华轩。

还钓坐磐石,返耕入松门。

洗耳颍川水,抗迹首阳原。

身隐名愈高,人去台空存。

茂林息归鸟,峭壁奔断猿。

石激水流响,山晚林木芬。

垂竿千丈碧,使我清心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