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九)

何处求通达,疑根自不凡。

顿明心即佛,徒觉海非咸。

善财楼阁路,日进丹霄步。

凡夫云未然,我道常披露。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释清远所作的《偈颂一一二首》中的第七十九首。诗中以“何处求通达”开篇,引出对通达之道的探寻与思考。诗人提出疑问,似乎在探讨人生追求的真谛和内在的觉醒。接着,“疑根自不凡”一句,暗示了内心的疑惑与非凡之处,引导读者深入内心世界,寻找自我认知的根源。

“顿明心即佛,徒觉海非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心灵深处的洞察与理解。他认为,当心灵得以顿悟时,便能认识到自己即是佛,超越了世俗的束缚与局限。同时,通过对比大海的咸与心灵的纯净,强调了心灵世界的独特与纯净,以及对世俗事物的超越。

“善财楼阁路,日进丹霄步”描绘了一种向上攀登、不断进步的精神状态。善财童子的故事在此被引用,象征着追求智慧与修行的过程。诗人鼓励人们像善财一样,不断攀登知识与道德的高峰,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最后,“凡夫云未然,我道常披露”揭示了诗人对于凡人与圣贤之间区别的看法。他认为,凡人往往对真理与智慧有所遮蔽,而他(诗人)的道路则是光明坦荡的,始终向世人展示着真理与智慧的光辉。这不仅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也是对追求真理与智慧的坚定承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自我认知的提升,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领悟。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一二首(其八十一)

虑而解,思而知,孤灯难并太阳辉。

不是心,不是佛,为君扫荡精灵窟。

摩天鹞子入云飞,千里万里祇一突。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八十二)

不起疏慵不进修,实无言说实无求。

夺饥人口中之食,驱耕者手里之牛。

真快活,百无忧。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风流拍天流。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八十三)

若论佛,祇是当人更无物。

若论顶,昼夜舒光照前境。

若论心,看时无相用时深。

若论经,解语能言不是声。

若论斋,所为所作尽和谐。

若论愿,犹如身在龙门院。

若论了,无虑无疑心皎皎。

心皎皎,增添福寿灾殃少。

论量功德广难思,须弥未大沧溟小。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八十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讽诵受持皆秘密。

如人亲入宝山中,一切珍奇从此出。

形式: 偈颂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