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其八十三)

若论佛,祇是当人更无物。

若论顶,昼夜舒光照前境。

若论心,看时无相用时深。

若论经,解语能言不是声。

若论斋,所为所作尽和谐。

若论愿,犹如身在龙门院。

若论了,无虑无疑心皎皎。

心皎皎,增添福寿灾殃少。

论量功德广难思,须弥未大沧溟小。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佛教的诸多概念与实践,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修行智慧。

首先,“若论佛,祇是当人更无物”,意味着真正的佛性就在每个人心中,无需外求,每个人都是佛的体现。接着,“若论顶,昼夜舒光照前境”,将佛性的光明比作头顶的光芒,无论昼夜,都能照亮前方的道路,象征着智慧的指引和内心的光明。

“若论心,看时无相用时深”,指出心的本质在于其内在的深度和无相的特性,即心不被外在事物所局限,也不受情感波动的影响,始终保持内在的平静和深度。

“若论经,解语能言不是声”,强调了经典的意义不在于文字本身,而在于理解与实践,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理解而非语言的表达。

“若论斋,所为所作尽和谐”,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和谐,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都应遵循自然与和谐的原则。

“若论愿,犹如身在龙门院”,表达了对清净、庄严生活的向往,如同置身于龙门寺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若论了,无虑无疑心皎皎”,意味着达到觉悟的状态,内心无虑无疑,如同明镜一般清澈。

最后,“心皎皎,增添福寿灾殃少”,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清明能够带来更多的福祉与长寿,减少灾祸与痛苦。

“论量功德广难思,须弥未大沧溟小”,则以宇宙中的巨大与广阔来比喻修行的功德之深广,难以用言语衡量,即便是巨大的须弥山也显得微不足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和修行方法,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觉醒。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一二首(其八十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讽诵受持皆秘密。

如人亲入宝山中,一切珍奇从此出。

形式: 偈颂 押[质]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八十五)

道可学耶实不可学,心可悟耶实不可悟。

不学不悟,真机全露。明月娑婆,浮生旦暮。

眼若不睡诸梦除,古今出入无门户。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八十六)

山僧略升此座,大众永息狐疑。

各各金毛师子,去来哮吼全威。

临济高声连喝,德山拈棒痛槌。

纵有一言半句,终不别作路歧。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八十七)

出门便是草,闲杀龙门老。

北去礼文殊,南来登五老。

鬓发已苍浪,言归恨不早。

独立秋风前,相思望江岛。好,好,不用更寻讨。

形式: 偈颂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