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适徐州赴举

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

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

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

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在江南春雨绵绵的季节里送别,北方哪里还有人能理解你的心声呢?
你的性格像白玉般纯洁,即使经火焚烧依然冷峻;你的文章就像朱红色的琴弦,越是敲击,内涵越深沉。
我们一同乘船跨越万里,以宽慰彼此的老病之躯,临别之际,举杯悲歌吟唱。
待到明年科举放榜时,希望能在姓名之中看到你的名字,那时的春风杨柳,定如今日这般美好。

注释

江南:指南方地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
白玉:比喻人的纯洁品格。
烧犹冷:形容性格坚韧不屈。
朱弦:古代弦乐器,这里代指文章。
叩愈深:比喻文章内容深刻。
同舟:共乘一舟,比喻共同经历。
分袂:分离,告别。
榜上:科举考试的榜单。
杨柳春风:象征美好的春天和离别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为友人王适前往徐州应举而作的送别之作。诗中以江南春雨的绵密和湿润作为背景,寓言了友人即将离开的离愁,暗示了分别时的感伤氛围。"北方谁是子知音"表达了对王适在北方能否找到知己的关切。

接着,诗人通过比喻赞美王适的品格和才华,将他的性情比作白玉,即使经火焚烧依然保持冷峻高洁;将他的文章比作朱弦,越是敲击,其深沉内涵越能显现。这既是对友人的才华的肯定,也是对他坚韧性格的赞赏。

"万里同舟宽老病"一句,祝愿友人在长途跋涉中能战胜年老体衰,表现出深厚的友情与关怀。"一杯分袂发悲吟"则描绘了临别时的凄凉场景,一杯酒尽,离别的哀歌随之响起。

最后,诗人以"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收束,预祝王适科举成功,并借春天的杨柳和春风,形象地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今日离别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展现了苏辙深厚的艺术功底。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送任师中通判黄州

一别都门今五年,剧谈精壮故依然。

厌居巴蜀千山底,决住荆河十顷田。

老去功名无意取,身闲诗笔更能专。

黄州无事聊须饮,世俗方今自足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吕由庚推官得替还洛中二首(其一)

君家相国旧元勋,凛凛中丞继后尘。

谈笑二年同幕府,风流一倍愈它人。

南都去后少佳客,西洛归来多老臣。

我亦宦游无久意,它年松竹许相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吕由庚推官得替还洛中二首(其二)

洛水留人一向乾,雪泥溢路十分寒。

送行我岂无樽酒,多难君知久鲜欢。

回首祇应怜老病,凌风争看试轻翰。

到家定见嵩阳老,问我衰迟未解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吕希道少卿知滁州

长怪名卿亦坐曹,忽乘五马列旌旄。

才多莫厌官无事,郡小不妨名自高。

庶子定应牵赋咏,醉翁聊复继游遨。

试寻苦战清流下,要识经纶帝业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