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乘月江行

楚天空阔,尽收入、四扇船窗非小。

柔橹声中浑不让,七里桐庐放棹。

水欲无烟,山疑有雪,原不因霜缟。

乾坤清气,此时归我长啸。

明日鼓角黄州,英雄词客事,只供凭吊。

江月依然,应念我、不似当时年少。

长笛家山,短篷身世,写出凄凉照。

惊他飞雁,芦边误认初晓。

形式:

鉴赏

这首《念奴娇·乘月江行》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描绘了作者在月夜泛舟江上的景象。开篇以"楚天空阔"起笔,展现出开阔的江面和浩渺的天空,通过"四扇船窗非小",暗示了舟行的视野之广。接着,"柔橹声中浑不让,七里桐庐放棹"描绘了轻柔的摇橹声与江景相融,诗人乘舟畅游于桐庐江上。

"水欲无烟,山疑有雪"运用了比喻手法,形容江面如镜,山色若雪,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乾坤清气,此时归我长啸"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清朗之气的陶醉,以及内心的豪情壮志。

下片转向抒发感慨,"明日鼓角黄州,英雄词客事,只供凭吊"预示着历史的沧桑,英雄往事只能供后人凭吊。"江月依然,应念我、不似当时年少"借江月寓意岁月流转,诗人感叹自己已非少年。"长笛家山,短篷身世,写出凄凉照"流露出漂泊不定的生涯和淡淡的哀愁。

最后,"惊他飞雁,芦边误认初晓"以雁鸣和芦苇为背景,寓言自己如同飞雁般误入这凄凉的清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感伤。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月夜江行为线索,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易顺鼎深沉而富有哲理的诗风。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庆春宫.桃花夫人庙

帝子湘花,女郎山木,倩魂休叹无归。

润脸烘霞,酥胸映雪,空留玉座苔衣。

搓红汉水,尚染出年年夕晖。

一般流恨,分付春潮,莫到蟂矶。楚宫泯灭全非。

剩命比西施,名过南威。

旧国鹃啼,新人燕笑,东风搁泪慵飞。

沉香妖艳,问何似伤心马嵬。

弄珠月侣,荐枕云神,小队依稀。

形式:

念奴娇.夜游赤壁,用坡翁元韵谱之

霸图销尽,问江上、犹剩当年何物。

不死英雄,凭仗此、吴楚中间石壁。

铜雀无春,赤乌无火,飞起芦花雪。

烟涛万顷,白鸥独立奇杰。

还想坡老扁舟,携尊来吊古,狂歌初发。

文字精神,都写入、月色江声难灭。

我亦登临,高寒浑不管,天风吹发。

题辞未敢,兹游聊记年月。

形式:

青玉案.小姑山

天人玉立妆初试。只一片,云为婢。

娥月映来同不字。

无媒也好,无郎也好,没个堪相配。

妆楼绝顶藏空翠。淡扫蛾眉朝上帝。

小镜吴波照梳髻。

乔家姊妹,蒋家兄妹,都住江南地。

形式:

满江红.所租艇名满江红,即以此调赋之

小小红船,恰好是、吴江平底。

早倚作、风波同命,水云知己。

但得南人如使马,不愁西子难随蠡。

到中流、篷背响诗声,鸥飞起。高七尺,伸腰抵。

宽五尺,摩肩挤。算最堪惊者,四边无地。

白月一床渔器具,青山六代侬行李。

快撑开、蠡壳两旁窗,山来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