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歌

我生足迹半天下,朅来持节临东夏。

万里沧溟入壮观,洞庭彭蠡足惊诧。

三韩之西日本东,元冥少昊回祝融。

归墟尾闾杳难测,清江碧汉来无穷。

碣石依稀望中小,天台不断连山绕。

烟波明灭散群鸥,云水空青浮众岛。

扶桑渐觉明朝暾,还从海底升金盆。

太阴灭尽清辉发,羲和稳驾波无痕。

有时飓母逞神武,冯夷击鼓百怪舞。

白浪峨峨摧雪山,黑雾茫茫涨天宇。

三山六鳌安在哉,祖龙已去刘郎来。

楼船不复返秦使,云帆更欲寻蓬莱。

雄豪千古俱沦没,唯有潮声尚如昨。

从谁海上论盈消,独倚苍山看寥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望海歌》是明代诗人薛瑄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大海壮丽景观的赞叹与感慨。

开篇“我生足迹半天下,朅来持节临东夏”,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游历天下的经历,并特意来到东方的华夏大地,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宏大的背景。接着,“万里沧溟入壮观,洞庭彭蠡足惊诧”两句,直接描绘了大海的广阔与壮观,洞庭湖与彭蠡湖的辽阔景象令人惊叹。

“三韩之西日本东,元冥少昊回祝融”则将视角扩展至更广阔的地理范围,包括朝鲜半岛、日本以及古代神话中的方位,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认知与想象。接下来的“归墟尾闾杳难测,清江碧汉来无穷”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大海的深邃与无垠,仿佛连通着宇宙的尽头。

“碣石依稀望中小,天台不断连山绕”描绘了海边的景致,碣石山在远处若隐若现,而天台山则环绕四周,展现出山海相接的壮丽景象。“烟波明灭散群鸥,云水空青浮众岛”则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描绘了海面上的鸥鸟飞翔、岛屿点缀的生动画面。

“扶桑渐觉明朝暾,还从海底升金盆”两句,巧妙地将日出的壮丽景象与大海联系起来,扶桑象征着日出之地,金盆比喻太阳升起的辉煌景象。“太阴灭尽清辉发,羲和稳驾波无痕”则描绘了夜幕降临后的宁静与日出前的清冷光辉,羲和代表太阳神,稳驾波无痕表现了太阳升起时水面的平静。

“有时飓母逞神武,冯夷击鼓百怪舞”描绘了海上的风暴与神话中的水神冯夷击鼓驱赶水怪的场景,充满了神秘与力量感。“白浪峨峨摧雪山,黑雾茫茫涨天宇”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海浪的汹涌与黑雾的弥漫,形象生动。

“三山六鳌安在哉,祖龙已去刘郎来”两句,借用了古代神话与历史人物,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楼船不复返秦使,云帆更欲寻蓬莱”则表达了对古代航海探险精神的向往与怀念。“雄豪千古俱沦没,唯有潮声尚如昨”最后两句,总结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永恒,只有潮声依旧,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永恒赞美。

整体而言,《望海歌》通过对大海的壮丽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历史的感慨,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想象力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1331)

薛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平行台十五柏

行台台上十五柏,一一皆抱梁栋姿。

自应生长得元气,更当培植需良期。

孔明庙前今在否,才大空闻少陵语。

何如此木生中原,万牛不用可立取。

形式: 古风

送王秀才省兄归京师

海右传闻此亭古,亭中送客豪英聚。

清风入座华筵开,流霞满眼金杯举。

是时霜落天宇高,岱宗南望干云霄。

况复齐川走沧海,三山恍惚连六鳌。

山奇海壮环名邑,落落高怀感今昔。

琬琰难酬北海词,风雨宁如少陵笔。

想当促膝兹亭中,飘飘逸气凌长空。

至今草木生光彩,名将山水传无穷。

皇明文运超唐李,鸣凤高冈鸣不已。

王君之府玉堂仙,清秩仍兼举三礼。

难兄早擢贤良科,内台执法平不颇。

朅来海岱振风纪,王君柰此想思何。

鸿雁联翩暂相接,又是离亭动行色。

萧疏荷芰飐秋波,凌乱桑榆下霜叶。

王君王君我所奇,不须怀古伤分离。

但愿埙篪迭相应,一门清誉流无期。

形式: 古风

琅琊行

秦祖琅琊台,坡老超然台。

两台千古两寂寞,但见参差云木山崔嵬。

我行正值四海升平日,千里连城万家邑。

烽堠花开火不惊,林园麦秀雉争集。

茫茫一气天无私,山川民物皆欣熙。

三事小臣效精白,九重圣主方无为。

但愿此景垂过亿万载,天为城郭地为海。

人间无处不春台,苏刻秦碑真戏乃。

形式: 古风

山水图为赵给事赋

黄门给事好事者,一幅江山谁为写。

云雾波涛满眼生,坐觉襟怀自潇洒。

衡庐倚叠岷峨高,洞庭彭蠡洲渚交。

又疑雪消蜀水来,黄牛白马增春涛。

细看清浊分天地,地脉山形宛相际。

良工妙夺造化工,白浪青林走云气。

缘江细路古木齐,耳畔似闻幽鸟啼。

倚岸扁舟久将济,入云茅屋谁同栖。

江草山花不知数,采芳未是良辰暮。

英灵不闻涧谷歌,仁智自谙水山趣。

忆我昔游天下时,跋涉险阻探清奇。

何如此图不出户,胜槩一览无所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