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魏宫》是明代诗人王琅所作,通过对邺城春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曹植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邺里春深不耐看”,以“不耐看”三字,生动地描绘了邺城春日的繁华景象,却让人心生厌倦,暗示了繁华背后的空虚与无奈。接着,“袜罗尘暗落花冠”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落花满地的景象,袜罗(丝织品)的暗淡与落花的零乱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哀愁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
“陈王早向江头赋,解佩应无到五官。”这里借用了曹植的故事,曹植曾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曹操的赏识,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达到高位。诗人将自己比作曹植,表达了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的感慨。同时,“解佩”一词,源自古代传说中美女解下玉佩赠予心上人的情节,此处暗喻诗人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如同解下的玉佩无法到达高官之手,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深深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不仅描绘了邺城春景的美丽与哀愁,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个人才华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历史人物命运的无奈。王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哲理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