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四)

莫嫌张三恶,莫爱李四好。

既往念即晚,未来思又早。

见之亦何有,欻然如电扫。

恶既是磨灭,好亦难长保。

若令好与恶,可积如财宝。

自始而至今,有几许烦恼。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不要嫌弃张三恶劣,也不要过分喜欢李四的好。
过去的已经来不及后悔,未来的忧虑又来得太早。
见到他们又能怎样呢,转眼间就像闪电扫过一般。
恶行终将消失,美德也难以长久保持。
如果善恶都能积累如财富一般。
从开始到现在,积累了多少烦恼啊。

注释

嫌:嫌弃。
恶:恶劣的行为。
爱:过分喜欢。
既往:过去的。
未来:未来的。
欻然:忽然, 转瞬之间。
磨灭:消失, 消亡。
财宝:比喻积累的善恶。
烦恼:忧虑, 烦恼之事。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的诗歌,它通过对待人的态度和看待世事的观点,传递出一种超脱与淡然的人生智慧。

“莫嫌张三恶,莫爱李四好。” 这两句开篇告诫,告诉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应持平衡之心,不宜过分厌恶或偏爱。这里的“张三”和“李四”代指普通人,诗人通过这些通用姓名,强调的是一种普遍性的人生态度。

“既往念即晚,未来思又早。” 这两句则是在时间维度上提醒我们,对于过去不必过多留恋,因为回忆越久,往往会感到痛苦;而对于未来也不应急于思考,因为未来充满变数,过早的谋划可能适得其反。诗人在这里劝导人们珍惜当下,既不过分沉溺过去,也不对未来做无谓的憧憬。

“见之亦何有,欻然如电扫。”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万象的看法。即便是那些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在时间的长河中也是短暂且容易消逝的,就像电光划过夜空,转瞬即逝。

“恶既是磨灭,好亦难长保。” 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前面的思想,无论是对恶念还是善良,都不易持久。恶念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消散,而好的东西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保持。

最后,“若令好与恶,可积如财宝。自始而至今,有几许烦恼。”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个理想,即如果我们能够像积累财富一样,积累善良和摒弃邪恶,那么从古到今,我们所遭受的烦恼将会大为减少。然而,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因为现实中善与恶、好与坏往往交织在一起,不易截然分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境遇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传递出一种超脱烦恼、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智慧。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三)

众生若有我,我何能度脱。

众生若无我,已死应不活。

众生不了此,便听佛与夺。

我无我不二,四天王献钵。

形式: 古风 押[曷]韵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二)

李生坦荡荡,所见实奇哉。

问渠前世事,答我烧炭来。

炭成能然火,火过却成灰。

灰成即是土,随意立根栽。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九)

有一即有二,有三即有四。

一二三四五,有亦何妨事。

如火能烧手,要须方便智。

若未解传薪,何须学钻燧。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六)

人人有这个,这个没量大。

坐也坐不定,走也跳不过。

锯也解不断,锤也打不破。

作马便搭鞍,作牛便推磨。

若问无眼人,这个是甚么。

便遭伊缠绕,鬼窟里忍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