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龙首

挂龙西作但见尾,舜服龙章临斧扆。

昌黎石鼎囷蠢吟,此诗真可泣神鬼。

得非永嘉陈画龙,此纸钱塘叶兰翁。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西边挂着的龙像只露出尾巴,舜帝穿着龙纹的衣服坐在斧扆前。
韩愈的石头诗炉中低吟,这首诗真能感动神鬼。
难道这是永嘉时期陈氏画的龙?这纸是钱塘叶兰翁的作品。

注释

挂:悬挂。
龙西:西边的龙像。
但见尾:只看见尾巴。
舜服:舜帝的衣服。
斧扆:古代帝王坐的屏风。
昌黎石鼎:韩愈的石头诗炉。
囷蠢吟:低声吟诵。
泣神鬼:感动神鬼。
得非:难道不是。
永嘉:东晋永嘉年间。
陈画龙:陈氏画的龙。
此纸:这张纸。
钱塘叶兰翁:钱塘的叶兰翁(指作者或某位诗人)。

鉴赏

这首诗是由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题画龙首》。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这一神圣动物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书法和绘画艺术的高度评价。

“挂龙西作但见尾”,这句表达了画家在创作时只描绘龙的尾部,留给观者无限想象。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力、智慧与好运,作者通过这种艺术处理方式,使得龙显得更加神秘和强大。

“舜服龙章临斧扆”,这里提到的是舜帝的服饰上绣有龙纹,这不仅展示了古代皇家威仪,也反映出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权力象征的地位。同时,“临斧扆”则描写了一种艺术创作时的专注和投入。

“昌黎石鼎囷蠢吟”,昌黎指的是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思想家苏轼,他曾赋诗于石鼎上,表现出他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艺术的高尚追求。这里的“囷蠢吟”形容诗人在大自然中吟咏诗词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和文化传承的赞美。

“此诗真可泣神鬼”,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首诗深刻情感的共鸣,这不仅是对诗歌艺术的认同,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颂扬之词。这种文化情怀的强烈表达,足以打动天地之间所有有灵性的存在。

“得非永嘉陈画龙,此纸钱塘叶兰翁”,最后两句诗文中提到了永嘉陈(陈永嘉)和他的绘画龙,以及画家叶兰在纸上所作的作品。这里的“得非”用以疑问句式,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艺术品是否能与这首诗相媲美的深思。这不仅是对当时绘画艺术的高度评价,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艺术传承和个人成就的关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龙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龙的神圣与艺术创作的高境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艺术至高无上的追求。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题罗观光所藏李仲宾墨竹

以笔写竹如写字,何独钟王擅能事。

同是蒙恬一管笔,老手变化自然异。

胸中渭川有千亩,咄嗟办此箨龙易。

竹叶竹枝竹本根,方寸中藏竹天地。

幼年癖好此亦颇,万卷书右竹图左。

妄希眉山苏谪仙,拟学湖州文与可。

眉山一枝或两枝,湖州千朵复万朵。

李侯有之以似之,袖手独观谁识我。

形式: 古风

题罗观光藏陈所翁墨竹

陈其姓,名曰容。称所翁,善画龙。

葛岭翘材酒杯客,不分虎,不凭熊。

晚节写此箨龙儿,真是老笔善藏锋。

我尝遥望识其貌,古面无髯双鬓蓬。

画龙撇竹匪二技,造化虽异机轴同。

竹即是龙龙即竹,鬼施神设非人工。

龙耶竹耶勿恼我,拓楼长啸万里天宇空。

形式: 古风

题苗经历耕野

士以仕为业,野处无所耕。

近世所大患,苟进颓厥声。

苏子佩六印,相国不为荣。

坐乏二顷田,此事误平生。

廓然天壤间,一犁早经营。

春夏刈麻麦,秋冬穫稻粳。

盖头有把茅,糊口有杯羹。

岂肯拾此去,垂涎公与卿。

不遇汤先主,伊葛亦何成。

聘顾不至三,宁为畎亩氓。

驷马高车间,一跌足可惊。

岂如牛背上,稳卧无攲倾。

调鼎与荷锄,心手自权衡。

我有一饱资,去就万事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题范阳祖泽士荣松斋

九天风雨岁寒频,十八公边夜读身。

气味菟□□□□,□朋梅竹可三人。

秦皇爱护加封爵,夏后栽培作社□。

可以书灯照吟榻,落毛扫石当茶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